当今社会,人类在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创造巨大的物质文化财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大规模地污染破坏生存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发展,迫使人们开始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的文化反思和新的文明抉择。世界著名生态和社会学家唐纳德·沃斯特指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于生态系统本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要渡过这一危机,必须尽可能清楚地理解我们的文化对自然的影响。” 罗马俱乐部的创始人贝切利指出:“人类创造了技术圈,入侵生物圈,进行过多的榨取,从而破坏了人类自己明天的生活基础。因此,如果我们想自救的话,只有进行文化价值观念的革命。”这说明,只有从更深的思想文化层面解决问题,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生态危机。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要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林业是生态文化的主要源泉和重要阵地,生态文化是弘扬生态文明的先进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大力繁荣生态文化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生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已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选择。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基本一致。儒家主张“天人合一”,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道家奉行“道法自然”,强调人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行为的基本皈依的同时,还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物化”,实质是主客体的相融。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几千年来,这些传统文化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读书阶层,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文化永恒的价值追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让她的精髓发扬光大,成为我们超越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实践表明,大力弘扬生态文化,能够引导广大社会公众逐步树立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和生态消费观,使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能够引导各级政府逐步树立改善生态状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意识,使“生态立省”、“生态立市”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能够引导各类企业和社会团体逐步树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理念,使保护森林、改善生态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进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生态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已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生态文化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总体趋势,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和前进方向,是凝聚各方共识、激励各方力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首先,大力繁荣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推动了全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经济社会绿色增长,使更多的人民群众分享到改革开放成果。其次,大力繁荣生态文化,创作更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生态文艺作品,普及生态知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社会公众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再次,大力繁荣生态文化,以森林、湿地、荒漠和生物多样性为载体发展和壮大生态文化产业,激发了山区林区发展的巨大潜力,带动了亿万农民增收致富,成为许多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支柱,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生态文化是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已成为林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2007年国家林业局党组在准确把握林业发展规律,总结林业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林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使其与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共同构成现代林业建设的“三驾马车”。生态文化是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林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根植于我国林业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是推动我国林业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
通过生态文化建设,一方面,激发了全体务林人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严重制约林业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了有利于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使林业改革成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另一方面,创造了良好的舆论和政治氛围,吸引更多的目光关注林业,凝聚更多的力量建设林业,吸纳更多的资金投入林业,形成了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局面,促进了林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生态文化建设源于人民创造,根植于林业伟大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我国生态文化建设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以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在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部署,把大力繁荣生态文化作为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任务,放在林业工作全局中来谋划、来安排,全面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撑和思想保证,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作出新贡献。
一是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总结经验成绩基础上建设一批生态文化(文明)教育基地,加快森林城市建设步伐,逐步完善标本馆、文化馆、博物馆等生态文化场馆,使之成为国民享受生态文化、增强文明意识的主阵地。二是加快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把生态文化产业作为林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纳入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政策引导,扶持森林旅游、花木园艺、木质雕刻、竹藤工艺、生态影视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扩大产业规模,吸引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生态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创新生态文化传播手段,改进传播形式,注重传播效果,把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起来,做到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增强生态文化传播的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四是开展生态文化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研究,拓展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基本内涵、历史发展、评价指标、主要目标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增强对生态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升生态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五是加强生态文化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生态文艺创作、理论研究组织和激励机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交流活动,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形成机制,为大力繁荣生态文化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