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植物景观设计看苗木产业结构导向--从总体上来讲我们国家的园林绿化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园林绿化的人均资源将从2003年的6.49%增长到2020年的11%,,建成区绿地率从2003年的27.26%增长到2020年的38%,而且根据人口的不断增加,绿化也将有所变动,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园林绿化发展空间非常大。在新的形势下,植物的改变将在园林绿化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现在是苗木生产进入跨越式发展的阶段,生产者需要知道如何判断各种苗木在这个市场的地位即应用情况。浙江农林大学包志毅博士发表的“从植物景观设计和营造剖析花卉苗木产业细分结构绿化建设”主题演讲,为大家深刻详解了苗木应用造景与苗木生产的关系。
包博士指出,苗木园林绿化中使用较大的部分是灌木、乔木跟草坪。现在中高层植物在城市绿化建设中非常重要,根据我国的园林绿化建设环境来看,高大苗木的搭配还会升温。除了高大乔木,中层植物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起到视觉协调的作用,所以小乔木的观赏价值是极高的。应用到这一块的2-5米的中层植
包博士表示,在新的形势下,园林植物产业发展的趋势可以总结为:多样化(种类/品种、规格、价格);适量化(避免超大规模,乐昌含笑等);乡土化(本土化、自然化);专业化(专类产品、特色);容器化(全季节全天候绿化、标准化);精品化(造型、产品设计、针对性);快速化(市场变化与产品更新加速);标准化(产品标准);组织化(行业组织和自律才能生存);大型化(苗圃的规模、苗木产业洗牌);品牌化(区域品牌,专类品牌)。
浙江大学园林所研究所所长、博导夏宜平教授发表了“园林地被的理性回归与花境植物选择”主题演讲。
地被植物是指那些自然生长高度或者是修剪后高度在1m以下(以前国内多认为在50cm以下,而国外则认为在1.2m以下),最下分枝较贴近地面,成片种植后枝叶密集,能较好地覆盖地面,形成一定的景观效果,并具较强扩展能力的植物,包括木本、草本及藤本。
他总结了现代园林地被植物配置的特点:传统地被种类仍占主导林下大块面积应用普遍;地被景观效果受到重视;乡土地被应用初见成效;彩叶地被植物受到热捧。夏教授预测,未来园林地被植物的发展将呼吁三个回归,即回归绿色本质、回归乡土本色、回归自然属性。
从植物的生态效应和地被植物的内涵出发,夏教授认为,应加强藤本植物、常绿类丛生矮灌木和多年生草本的应用,真正通过植物的萌蘖、蔓生、丛生等自然属性来达到园林铺地的目的,也符合景观植物生态配置的要求。
古语有:“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我国花木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有科学的发展战略作指导。本次会议的召开是及时和必要的。虽然今年花木市场行情火爆,但是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如宏观调控、物件上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等;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如产业结构不合理,苗木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特色和创新等;这些问题是旺市背后的隐患,需要整个花木行业加大重视加快解决。在这关键的时候,中国(长兴)花木大会适时召开,并以经济论坛为主,为大家全面分析了花木行业当前的各种形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所有参会者带来了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