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城西干道绿评是南京绿评史上第五次绿评会,较前四次而言,亮点频现——5次开会压缩待迁树种、标明处置缘由、就近迁移至干道以及在建工程、公示施工单位资质证明等等,相关负责部门细化、优化后的移树方案得到绿评员总体认可并原则通过。
随着南京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绿评会的常态化、健全化,有代表提出:“绿评能否做得再细致些、精巧些?”
“规划中775棵行道树让道,再迁移他处,无论如何,都没有原址上活得安乐。”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院长张卫明说,从规划图上可见,设计方简单地以行道树处在规划图中的位置定去留,处于规划后的人行道上、绿地中,予以保留;处于规划快车道上、慢车道上、管线范围内,则无一例外被迁移。
在城西干道现场,记者走访发现,城西干道车道数增加,路幅增宽,多处路段人行道将改造为慢车道,现有人行道上的树木很有可能处在规划后的慢车道、管线范围内。有专家建议,可以将树木向后平移到规划后的人行道上。数米之隔,即能保证树木在原址上繁衍生息。
在规划中,设计方明确表示要“延续林荫大道的景观特色,因此选用骨干树种为:法桐”。而在这条景观大道上将补栽1000余棵树木,法桐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专家建议,与其劳师动众,不如以现有法桐构成未来城西干道的林荫大道,将大大节省成本和时间。
记者还发现,775棵行道树中,最具价值的是5株胸径为40-50厘米的法桐,其中2株位于清凉门-汉中门段的行道树,被意外地列入淘汰范围;其他40棵被淘汰的原因则是“病虫害严重,树木腐空及树形较差”。设计方的解释是“由于树木干径较粗,移植难度大,移植成活率低,建议淘汰”。张卫明说,大胸径的法桐树龄高,属于珍贵古树。设计方简单地以“移植难度大”为由,而放弃移植、管养,恐难自圆其说。他建议选择更高资质的园林管养单位,或请专人指导,为古树保驾护航。
多数代表认为,绿评会目前的运作还停留在事前阶段,事中、事后,行道树的命运到底怎样、成活率几何,尚缺乏跟踪机制,而个案分析仍有待加强。绿评员皇甫春成说:“只有搞清楚树最终移到哪里、活在哪里,才是真正的护绿。”绿评员赵贤丹认为,法桐为城市建设让路之后,南京有责任为它们选取好的生存环境,保障存活率。建议为每棵树编制标牌,注明基本信息,定期跟踪,将护绿进行到底,才能彰显绿评的实际效用。
南京市住建委环境建设处处长王超表示,将根据不同树种及现场条件,进一步优化迁移保护及景观提升方案。 金叶女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