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山山头已被削去一半
27日15时许,位于沈北新区石佛寺乡的七星山上,两台推土机正在土坡上推土,为未来山体填沙铺平道路。“七星山”顾名思义,就是七个山头,平均高度在百米左右,因排列方向像北斗七星而得名,但现在已经很难再叫“七星山”。顺着居民指引,七星山山根呈现在眼前。整个山体的石头已被削去了大半,到处是立陡立崖的岩石。“现在总共有4个大坑,七个山头被削去了三个半山头。”居民告诉记者,从现状看,应该叫“三星半山”。
填补4个巨坑恢复山林生态
如今,“三星半”将重新恢复“七星”。在沈北新区今年递交给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报告中,全区今年将对七星山山体因采石破坏形成的4个巨大采石坑进行山体修复和植被恢复,需要添石的总量为245万立方米左右,约占总量的62%,计划投资将达2亿元。有关人士介绍,整个填山工程并非完全用石头恢复原状,而是用沙子代替原有的山石,并在上面种植树木,起到固沙的作用。
现在的七星山上已经种植了10万棵新树,未来还将生长数十万棵新树,修复山体葱郁的本色,山上的一些古建筑也将得到修复,恢复七星山的古韵。
近千岁辽代古塔将得到修复
爬上七星山1号峰峰顶,建于1074年的辽代古塔原有的6个角仅剩下2个角,在塔的一侧仍然可以看见佛教中的“飞天”情景。当地居民告诉记者,这座辽代古塔为一座舍利塔,年久失修。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作为沈阳北部的重要据点,七星山地区存有解放战争时期的碉堡40余座。七星山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明代时就修建过烽火台。
七星山修复后,这里有望重现“塔影遥开山雾重,笛声清澈水风凉”的风景。
七星山由屏障变成“风口”
珍稀植物和蛇已近绝迹
今年52岁的焦万臣是土生土长的石佛寺人。“我小的时候,到山里去玩至少要六七个人一起去,这里的蛇特别多,狼、狐狸、猞猁到处都是,哪像现在这样。”他指着1号山的山坡告诉记者:“坡上的老树都因为开采石头而消失了。”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七星山的石头就开始外运。上个世纪80年代,真正开始了成规模的削山工程。1982年,附近村庄将山石确定为重要经济项目。“山里面的石头到处都是,2块钱/立方米,随便拉,山里的野兽向外跑,七星山越来越像假山盆景。”焦万臣说。
早在2005年,沈阳市就曾经对七星山进行调研,国家级保护植物黄菠萝仅剩1000余棵。七星山原来生活着数十种蛇,其种类可与大连的蛇岛相媲美,如今山上基本看不到蛇的踪迹。
另外,原来的七星山是沈阳市抵挡风沙的天然生态屏障。但现在,七星山的4个大坑却成了沈城的4个大“风口”,使外来风沙轻易进入沈城。
填山工程耗资2亿“打底”
是过去卖石料价格的百倍
从去年开始,七星山填山工程悄悄展开,至今已完成150万平方米的填土工程,占土方量的38%,植树已经达到10万株。在施工现场内,已经搭起了一些施工人员居住的房屋。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的沙子价格在80元/立方米左右,这是“填山”最重要的原料。
与此相对比的是,七星山在上个世纪时,每立方米的石料价格仅在2元—10元之间,均价在5元左右,在开发的几十年间,卖出的时候总价在几百万元。有关人士介绍,如果完全用石料填山,可能投入的价格要比沙子还贵。“现在我们正在为过去对环境的破坏‘埋单’,2亿元的投资可能只是项目的开端。”
被挖石头可建316座7层居民楼
九路市场的用材取自这里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2000年前后,七星山的石头铺满了沈阳的大街小巷,著名的九路市场的楼体就是由这里运出去的石头建成的。
漫步七星山的4个大坑,每个大坑的深度都在100米左右,其土方量相当于多座居民小区。如果以一幢普通的7层居民楼的土方量在12500立方米左右计算,4个大坑填土将达到395万立方米,其规模相当于316座7层居民楼。
316座居民楼的石头被运往东北各地充当建筑材料,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沈阳。当地居民焦万臣回忆说,在上个世纪80年代,村里人曾将石头卖给了铁西九路市场的建设工程,那里用的混凝土(与水泥相结合)原料基本都是七星山的石头。皇姑区老体育场、武警总队医院等楼体的原料也基本都是七星山的山石。
两条直通大道今年7月完工
按照规划,七星大道和旅游大道计划在今年7月竣工。七星大道工程起点位于101国道与尹石线交点,终点至七星山,全长14.24公里,宽21米,途经尹家村、救兵台村、兴隆台街道、孟家台村及石佛寺街道,为双向6车道。而全长18.23公里、宽9米的旅游大道已完成桥梁、路基工程,实现沙石路基通车。这两条通往七星山的大道都预计今年7月1日正式完工。
七星山
沈阳七星山旅游风景区位于沈北新区石佛寺乡境内。背依辽河,沈明公路贯穿境内,紧邻景区边缘。南距沈阳市区30公里,西、北与新民市、法库县隔河相望。香 樟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