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农靠大树发家开路虎
说起季栋,在苗木界也是个人物,有人说他牛,有人说他怪。他对自己的评价就是纯粹的苗农一个。只是这个“苗农”开着路虎,在不借贷一分钱的情况下近年又悄悄在江苏租下了1万亩水田做苗圃。如此雄厚的资金实力是如何积累的?这得从上海的大树进城说起。季栋是上海人,原来是铁路上的火车司机,工作之余喜欢摆弄盆景。第一届全国盆景展览会上,26岁的业余选手季栋就拿到了优秀奖。1992年,不安分的季栋辞去公职办起了苗圃。“人生在世,还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来得痛快。”刚开始做苗圃,盆景、苗木、草花都涉足,季栋人勤快,技术又好,生意顺顺当当。
1998年上海城市绿化提出要种10万棵大树,季栋看准了其间的商机,对苗圃重新定位专门盯准城市绿化所用大树。“别人的大树种不活,我季栋的大树种不死,我这个人没别的本事,就是比别人会养树。”季栋拿出他做盆景的功夫对收集来的大树随形就势培育冠形,同样粗度的大树,季栋的树冠形好价格高是出了名。季栋这人很硬气,卖苗也不“灵活”,他报出的价一般不会打折扣,“我认为我的树值这个价位。”也正因为如此,季栋的大树出货慢,也就等着碰“铁杆”买主了。没成想,随着大树资源的日趋短缺,季栋苗圃的大树越养越带劲儿,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人们对季栋的大树评价也悄然转变,从“季栋的大树是好,但就是太贵,谁买呀?”转为“季栋的大树就是好,的确值这个价,别的地方还真找不到。”正是这些大树,让季栋赚足了银子。
资深苗农转育小苗
去年季栋来北京,专门约记者一谈,这次他主动递上新印的名片。名片上他的职务不是董事长,不是总经理,而是“资深苗农”。看到“资深苗农”这几个字,记者就想起在合肥苗交会期间的一次苗圃考察。在当地一个著名经纪人的标准化苗圃内,当大家啧啧称赞时,季栋却对着一株长势颇好的白玉兰悄声说:“这样的苗在上海没市场。”记者听得蹊跷,忙上去问个究竟。“主要是分枝点太低。”季栋当时这样解释。在随后的行程中,记者一直和他在一起,并不断就各种苗木的前景和发展趋势向他询问。一路下来,感觉受益匪浅,这个以苗农自居的老总不简单。
后来,记者经常接到季栋的,有时是打听报纸上的某则产品,有时是就报纸的某篇文章发表看法。季栋告诉记者“现在大树收购价这么高,利润空间已经很小了,生意越来越难做。另外,国家对资源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有些地方在评优质工程时对应用大树已经有所限制,一旦工程应用的路子被堵住,高价收购的大树很有可能砸在自己手里。”
于是乎以大树发家的季栋开始悄悄转型,他大手笔运作,租下了1万亩水田开始育起了小苗。季栋做大树时主要的品种是榉树、朴树、栾树等乡土树种,现在做小苗仍然选中的是这些品种。“对这些乡土树种我是情有独钟,我相信,只要耐下性子小苗也会养成大树的,而且会按自己的意愿塑造出完美的树型。”
尽管季栋扎猛子扩苗圃后遭遇了去年的冷秋,但他绝不是头脑发热跟风的普通苗农。季栋扩苗圃育小苗有他自己的考虑,他看准了两条:一是把稀缺的土地资源先抓到手,二是小苗行情也是好坏有别的,关键是选品种和育苗水平。按照规划,季栋的苗圃选择了榉树、朴树、栾树、鸡爪槭为主打品种,这些品种都是优秀的乡土树种,没有过时这一说,任何时候都是绿化工程的主流品种。在苗情微妙的今春,季栋选择的品种小苗价格依然坚挺。萧山展会上,尽管天下着雨,季栋的小苗在3月3日那天卖出了几万株。“做小苗我的价格策略与做大树不同,同样价格的东西我要做出质量差异。看我摆在现场的这些小苗,根粗苗壮干溜直,同样的价格,我就不信人家不买账。”在技术方面过硬的季栋对做小苗也很有感觉。
从季栋的身上,记者理解了什么叫资深苗农,其功夫应该就在于看得准时势,能够借势而起、顺势而为吧 苗木供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