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踏上茅埏岛时,就被满目春色吸引住了,嫩绿、翠绿、墨绿几个层次的色彩笼罩山峦,间或嫩黄色的油菜花、粉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一切鲜有人工雕琢的痕迹,观后更觉动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海山乡“生态立岛”提供了优良的先天条件。
2003年,海山乡开始实施生态建设规划,经过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2005年2月,海山乡捧回了“市级生态乡”荣誉;2007年6月,海山乡成为“省级生态乡”;2010年3月,海山乡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近年来,海山乡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绿化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
除了大力开展山体绿化、村道绿化、河道绿化等,海山乡还将目光投向了滩涂绿化,致力于全方位、立体式地做好海岛绿化文章。
海山浅海滩涂资源丰富,并已基本形成了以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的一乡一业一岛一品产业格局,建有贝、藻、虾、蟹、网箱等八大养殖基地。但随着陆上及海上人为活动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进入海洋以及外来生物互花米草的入侵,破坏了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并对近海水产养殖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修复茅埏岛的海岸带生态环境,经过考察和研究,2005年,海山乡从福建省引进了红树林中的秋茄树进行试种。
采访当天,记者在茅埏岛的东升塘滩涂上看到了大片红树林,高的有1米左右,矮的仅有10多厘米,海山乡工作人员叶道才告诉记者,这片红树林有的已生长四五年,有的是近期刚刚栽种的。
“红树林是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中惟一的木本植物,种植上规模后,不仅能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滩涂,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叶道才说。
经过评估分析,海山乡共有1000多亩滩涂适宜种植红树林,面对几乎完全被互花米草侵占的滩涂,除草成了首要任务。
“互花米草的生命力、繁殖能力很强,有一点没清干净,就会成片长出来。”叶道才告诉记者,清理互花米草时,工人们挽起裤脚,深一步浅一步地在滩涂上移动,用锄头和捞跳鱼的网子把整株草翻转过来,根朝上,让草慢慢枯死,而这道工序至少需要重复两次,才能把互花米草清理干净。
2006年,海山乡在东升塘的滩涂上种下了300多亩红树林,树苗在滩涂地上迅速成长,从10厘米长到了近1米。但2009年冬天的低温天气却让这片红树林遭受了灭顶之灾,冻死了一大片。
树苗被冻死了但海山人绿化的热情不减,他们发现,新栽种的红树幼苗根基浅、抗风浪能力弱,很容易被潮水打翻、枯死,而互花米草耐海水、耐盐渍且能抵抗风暴潮,完全能为幼苗遮风挡浪。
于是他们用竹子编制的挡板在东升塘的滩涂上造起了一条防护带,陆续补种红树,又在西塘中高潮位的滩涂上种下了200亩的红树林,吸取了之前的经验,他们保留了西塘低潮位的互花米草,充当红树林的“保护者”。
通过近几年的引种,证明了红树林适宜在海山种植发展。海山乡计划在今明两年再增加200至300亩的红树林,并将试种红树林的其他树种,提高红树林的观赏性。
如今红树林在海山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保护着滩涂,而保护红树林的就是海山人。
在海山,从乡干部到村民,几乎人人都是护林人,其中,12位海岛司机还组成了一支森林防护队。
平日,森林防护队的队员把车停在码头等着做生意,载客在茅埏岛上行驶时便是他们巡逻的时候。“车到哪,我们就能看到那里树木的生长情况,发现虫害、火灾,马上就能向乡里报告。”森林防护队队员陈绍华说,“我们速度快,发生火灾时能第一时间赶去救火,村民还会自告奋勇坐上车和我们一起去。”
近年,海山乡开始推广种植红树林,森林防护队队员又多了一项工作。涨潮时,红树林树干被潮水淹没,鱼儿在红树林间来回穿梭;潮落了,鸟儿就站上枝头嬉戏,相信不久之后,这片红树林将呈现给人们更多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