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基础设施投资逾85.8亿元
3年来,全市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达85.8亿元。新建、改扩建道路2500多公里,改造小街巷856条。新建、改扩建污水处理厂3座,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7座,新增果皮箱4000个,新购置移动公厕35座。全市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5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及时清运率达到100%。新建集贸市场30个,免费开放公厕372座,建成标准化菜市场40个,取缔店外店2535起,沿街单位“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率达95%以上。
大气及水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3年来,全市完成公交车和出租车双燃料及733台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任务,建成年产100万吨水煤浆生产线,全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控制在8万吨和4.67万吨。2010年,我市城区空气质量一、二级的天数达到223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1.10%。同时,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9.4%。目前,全市地下水水质保持良好,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黄河兰州段水质达到国家三类标准,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59平方米
近年来,我市先后完成了龙源、体育公园、百合公园、银滩湿地公园、南河道绿地及市民广场等17处园林景观建设,完成了五泉山、白塔山风景区的提升改造,实现了景区和公园免费开放。
截至2011年底,全市建成公共绿地总面积达到4297公顷,较2008年增加了49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59平方米。
与此同时,我市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积极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建设。加强市民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并积极开展控烟宣传活动。
相关新闻:去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上年增加19天
在第41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市环保局发布《兰州市2011年环境状况公报》,《公报》从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和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全面分析了我市2011年的环境状况。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42天,比上年增加了19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6.3%。
《公报》显示,我市城区空气污染主要呈扬尘、煤烟和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特征。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42天,比上年增加了19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6.3%。
2011年,我市进一步加大了“治污”力度,包括工业、燃煤、二次扬尘等方面的综合治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上大压小”关停燃煤锅炉53台,新增供热面积320万平方米。扩大清洁能源改造成果,完成了1607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对406家餐饮企业实施了综合整治。
兰州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黄河兰州段地表水水质总体较好,监测的5个断面中扶河桥和新城桥断面达到二类水质标准,包兰桥和什川桥断面达到国家三类水标准,支流湟水桥断面为四类水质。
去年,全市废水排放量为16091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091万吨,占25.4%;生活及其他污水排放量12000万吨,占74.6%。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49052吨、9630吨。
“污水全收集”管网工程累计开工建设206.49公里,基本实现了污水“全收集”的总体目标。
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7.3分贝,比上年上升0.2分贝,噪声声源构成比例为:交通24.5%、工业2.8%、生活47.2%、其他25.5%。监测结果显示,城关区、七里河区的噪声等效声级较高,其次为西固区,安宁区最低。
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512.52万吨,比上年增加5.2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469万吨,比上年增加55.77万吨。集中收集处置医疗垃圾2701.44吨,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53.79万吨。实现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53.9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2.21%。全市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占地面积812.31平方公里;森林公园7个,占地面积77.65平方公里;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占地面积0.98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94%。幸福树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