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中国的大转型时代,是否也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敢为人先的引领模式呢?
发展不再惟GDP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共识,但这种共识尚未成为普遍的行动,惟GDP思维仍在不自觉地主导着我们的发展观。这时,我们看到了北京的突破,在行动上的突破。发展不再追求绝对的高速度,而是追求发展的质量,追求经济、社会、环境与人的完满和谐。在这种实际行动的追求中,产生了本报暂且为之命名的“北京模式”。为此,本报陆续在医改、住房、文化、交通、商业和环境等领域全面剖析北京模式的开风气之举,以期为整个中国经济的前途提供一份有分量的梳理和思考。
“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垂直挂绿、屋顶铺绿”的十六字绿化箴言,改变了京城缺水、城区地少等“先天不足”的绿化困难,北京市开创了都市绿化的新模式:除了把地面绿化做到极致外,甚至开始向空中要绿地,把屋顶和建筑物都作为绿化的对象。如今,除了对首都北京的雄伟恢弘、时尚大气感叹外,随处可见的花红柳绿也渐醉游人眼。
喷灌滴灌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说到北京的绿化,就不能不说北京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北端,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地区。数据显示,北京年均降雨量只有400-500毫米,且基本上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而很多南方城市年均降雨量能达到1000-2000毫米,且分布比较均匀。北京的水资源情况并不乐观,但绿化却离不开水,因此北京绿化比任何一个南方城市的难度和投入都要大得多,相关负责人常常为了能再多省一点水而绞尽脑汁。
一位园林工作人员说,“以前我们每天要拖着皮管子给草坪浇水,这种方式既费时费力,又浪费了很多水资源,如今被喷灌、滴灌、涌灌等节水灌溉形式取代,比起我们那时真是节省了不少水”。
现在,人们到公园经常会看到,一根根黑色细细的软管穿过草地,软管上每隔30厘米就有一个小小的喷头,串串水柱喷射出来,然后散落在草地上,不时有游人站在草地中间石板小径上洗手。工作人员介绍,这是移动式喷灌技术,可以覆盖园内全部草坪,水滴喷洒均匀,渗透性强,不会出现积水的现象,也不会出现坡地上干下涝的现象,大大减少灌溉中的地面径流,杜绝跑冒滴露现象。喷灌、滴灌形式对水的有效利用率在80%以上,用水量比地面灌溉节省30%-50%。在喷灌过程中,空气中水含量增加,有利于改善植物生长的小环境,还可以减小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养护效率。
在二环路、三环路等道路周边的绿地设计上,园林部门更有意让绿地比周围路面略低,绿地内的铺装也尽量采用透气、透水材料。这样,降雨后的雨水就会自然流入绿地,不但给绿地浇了水,还涵养了地下水源、减少了地面径流。
另外,在绿化过程中用的水多数都是经过处理的中水和雨洪利用水,也就是用集雨工程收集的水,作为城市绿化用水的重要代替水之一,中水与雨洪成为了解决城市园林用水的一个重要选择。据北京市相关部门统计,2008年,北京在绿化工作中,使用中水和雨洪利用率已经超过了60%,在保证绿化的前提下节约了很大一部分水资源,从诸多方面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采取使用适应性好抗旱的乡土树种,这样即使少浇水,绿地也能生长得很好。
立体绿化实现“见缝插绿”
北京市区内用地紧张也是绿化工作上的一个大问题,由于市区内部地面被各种商业居住用地所占据,单纯的地面绿化已经无法满足环境的需要。所以,在20多年的城市绿化工作中,北京市对于绿化的模式、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改变。由最初单纯的地面绿化,转变为多方位的绿化,对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空间立体绿化予以支持,这既是方式上的创新,也是现实上的需要。
北京市屋顶绿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屋顶绿化是城市绿化的新发展,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屋顶绿化就是在各类建筑物的屋顶、天台、阳台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各种废气污染而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开拓人类绿化空间,对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北京屋顶绿化仍处在试点摸索推进阶段,全市已实施屋顶绿化120多万平方米,占全市可实施绿化屋顶的1%-2%,所以这项新型的绿化工程仍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位于天坛东门外的北京红桥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红桥市场的建筑主楼共有5层,东西配楼共有4层;主要经营珍珠首饰、小商品以及海鲜品。因用地紧张,建筑周围没有配套绿地和休闲空间。为了给市场客商和来宾提供一处休憩、交流的场所,在建筑的4层配楼顶增建了屋顶花园。花园面积2151平方米,垂直距地12米。
根据建筑布局,红桥屋顶花园分为南、北两区,将屋顶花园南北两区分别功能化,北区为自然式布局,供游人休息、观赏,设置廊架、水景、休憩设施;南区为规则式构图,以大型活动为主,设大面积铺装,点缀色块植物,效果十分完美。整个工程是花园式屋顶绿化的一种大胆尝试与创新,也是现代人追求建筑与自然生态平衡相协调的一种大胆表现,同时也达到了生态效应、景观效应与设施功用的完美结合。
空间立体绿化的另一部分,垂直绿化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广。这一模式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在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绿化。既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又丰富了城市绿化景观,使城市更具观赏性。
朝阳区垡头街道更是开展了绿化环境建设的“五年计划”,今年是垡头街道绿化环境建设“五年计划”实施的第二年,也是攻坚之年。垡头街道今年将对建筑墙体、围墙、栏杆进行立体绿化,主要采用藤本月季、地锦、紫藤、凌霄、蔷薇等进行种植。
目前,科普公园、北里沁春园、二区社区、北里社区立体绿化工程已栽种月季7880株、竹子700株。环境优美的金蝉里小区,已栽种黄杨300延长米、红叶小檗300延长米、鸢尾200平方米、玉簪300平方米,赢得了街道群众的广泛支持。小区内的一位居民宋先生对记者说,“这种新式的垂直绿化真是太好了,既达到了绿化,同时又节省了用地,而且形式上也更美观了,等这些花草都生长出来后,整个小区看起来会像花园一样漂亮”。
主题创意打破条件限制
由于北京的气候、温度、湿度,包括土壤等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树木都适合栽种,杨树、柳树等乡土树种是比较适合北京的树种,所以北京将其以市林市树来种植,但是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每年4月下旬或者到5月上旬的时候,北京杨树柳树飞絮漫天,飘飘扬扬、纷乱不绝,对北京的整体环境都有影响,甚至还有人对此过敏。
为此,绿化部门用了很长时间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普遍采用的方式为改种不飞絮的雄性杨树、柳树。“虽然现在飞絮问题还存在,但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缓解。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寻找根治这一问题的方案。”曾任职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的谭天鹰说。
同时,与南方城市相比,北京的绿化树木品种相对较少,许多更美观的花草树木无法种植,但这并不影响园林部门对于北京绿化的创新。
2009年,北京市在推进城镇绿化中打破了原有多采用松柏树和常规绿化树种的做法,开始打造苹果主题公园、月季专业村等亮点工程,为首都绿化美化开辟新的途径。
昌平区苹果主题公园总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我国首个以苹果为主材、园艺与园林融合之作。公园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现状优势,通过园林、园艺手段,创造以苹果为主题的,新颖、具有时代感的园林景观。同时以植物造景为主,构筑绿色的生态环境,以新颖的手法展示悠久的苹果文化和地方文化,更新观光农业概念,提升观光产业水平,为市民游览观光提供一个高质量的户外活动空间。
房山区良乡镇富庄村在绿化美化工作中也建成了占地7000平方米以月季为主的主题公园,进村主路两侧栽种5米的月季花带,成为名副其实的月季专业村,并将建成集展示、销售、种植、观赏于一体的花卉产业园区。
许多去游览过的市民都纷纷感叹,原来绿化也可以做得这么美。一位游客说,“家里的小孩子在苹果公园中玩得特别高兴,还在采摘区中摘了好多苹果,这种既有特色又能美化环境的绿化创意,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