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苗木网2012年7月12日从互联网获悉: 菊花为宿根花卉,秋季芽形成后至开花期间,地下叶节处会产生越冬芽。第一次产生的多少与地下叶节有关地下每1个叶节的叶节上方有1个潜伏芽,这类潜伏芽是收获、扦插、压条等繁殖时就存在因形态很小,又没有促发萌动的条件,分栽繁殖时也不太引起注意。如果地下叶节多,秋冬之际发芽就多,如果叶节少发芽就少。实践中因中耕、追肥、也下害虫危害等,常将已经萌动生长的地下芽的先端碰伤,碰伤后连接在主干上的局部,由地下叶节处每节以促发新芽,很可能出现多个新芽,但这种芽往往很细弱,因此在一株基部会发生几个或十几个芽,这种基部地表以下发生的芽俗称脚芽。发生在地表以上主干上的芽称裸芽,裸芽多数较瘦弱细长,剪取芽插插穗时,除特殊情况通常弃之不用。脚芽扦插因能见到花的形态、花色等特征,所以品种准确。又值低温天气,有害菌类活动力低,伤口不易感染而成活率高。如果室温适合生长,还能通过修剪将修剪下来的枝条做嫩枝扦插,增加繁殖量。翌春能有较大的株冠。通过栽培能增加产花量。或做促成栽培。但冬季需保温,养护管理费人工,增加产品本钱。具体操作应为:
清理温室:
温室内除必要的物品如花架、基质堆放处及操作台外,全部清除搬移至室外或入库,并将场地平整打一遍杀菌药,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齐|J400~500液或2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将墙面、地面、花架均喷到勿遗漏。场地漫灌一次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杀除地表或地下害虫,如果面积较大,也可以畦灌,将温室密封3648小时。如场地有根结线虫,应同时防治。
准备容器:
可依据繁殖量多少以及应用习惯选用苗盘、穴盘、小营养钵、浅木箱或苗浅。装入基质前用清水洗净,晒干。应用前要码放整齐,切勿散堆乱放,造成二次污染。
准备基质:
基质最好经暴晒7~15天或高温消毒灭菌装入容器,如确认基质无有害菌类或地下害虫也可直接应用。应用的基质种类很多,目前多用蛭石、
细沙土、珍珠岩等,也可两者混合应用,如细沙土,蛭石各50%或细沙土、腐殖土各50%其中珍珠岩质轻,最好喷水翻拌,呈湿润状态时再装入容器,细沙土可喷水翻拌,也可直接装入容器。装好后刮平压实浸或喷透水。
切芽:
最好应用削铅笔的竖刀,旧时称为修脚刀,这种刀垂直向下用力,面积小、伤根少,大多艺菊者自制切芽刀当然更好。切取时由芽的内侧,即靠近主干一侧垂直下切,取下脚芽,1个苗种放在1个容器内或堆放在一起。
修剪:
如切口平整不必再切。不平整时应再切一刀使其平整。上边叶片过多适当修剪去一部分,叶片过大时或个别过大的剪去〗/3~1/2并将黄叶、残叶、病伤叶剪除。如果插穗过长可分段剪成2~3个。按长短、壮弱分开放置。
扦插:
将已经备好的容器内基质浸透水后,移至操作台或操作场地,用直径稍大于插穗的木棍、竹签等,按4厘米x4厘米左右的株行距扎孔后并将插穗置于孔中,然后四周压实。芽插插穗较嫩,又处于低温季节,创伤面越小成活率越高。如果不扎孔,直接将插穗直接用力插入土壤,外表皮与基质产生摩擦,造成擦伤,增大了创伤面积,增加了有害菌类感染的机会,使未生根的插穗伤口处产生腐烂,最后导致插穗死亡。应用小营养钵或穴盘扦插,可依据直径大小而定插穗数量,但最好还是每钵或每穴1个插穗,以便后期养护。
扦插后养护:
冬季光照强度弱,时间短,通常均在冷室扦插,所以扦插应放置在光
照充足场地。浇透水后坚持基质不过干,
_
般情况下
15
20
天生根。生根
后减少浇水量。白昼室温高于
20°C
及时通风,晚间覆盖保温被或蒲席、草
帘等保温,早晨掀开充分受光。当苗高
1015
厘米时,最好分栽于小营养
钵中,每钵
1
株,并进行修剪,剪下的枝条仍能用作插穗。室外自然气温
不低于
3~5
C
时,定植于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