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境苗木极易携带有害生物,苗木进口量的日益增大,为检验检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中,只有3.1%的物种是自然扩散入侵,其余近97%的外来物种属于引进入侵。
我国入境苗木检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类:
其一,针对进境苗木的风险分析过少。风险分析作为SPS协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植物检疫措施的重要科学依据,也是建立技术法规体系的重要基础。但是,当前已开展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主要都是以有害生物以及某些特定的进境产品为起点,其中以产品为起点的PRA分析多数是水果产品,以苗木为起点的PRA分析太少,缺乏进境苗木品种风险等级研判。
其二,进境苗木现场检验难度大。目前对进境苗木现场检验主要采取肉眼观察法。但进境苗木一般以集装箱装载,苗木植株大小不一,常覆盖整个箱体,有害生物多藏匿在箱体中下层,现场检验观察难度较大,容易造成查验死角,存在有害生物避开检验、导致疫情传入的可能。
其三,进境苗木后续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进境苗木与其他商品不同,其所携带的疫情是动态发展的,部分疫情在现场查验过程中并不能准确判断或并未显现,只有通过后续监管和疫情监测才能真正实现进境苗木的检疫把关。但是,由于商业性引种数量大、品种多,现有的隔离苗圃数量和面积远远不能满足对所有引种苗木进行隔离种植,加之商业性引种的时效要求也限制了对进境苗木隔离检疫和后续监管工作开展。同时,目前国内有害生物监测项目主要集中在实蝇监测以及一些有重要意义的林业和农业有害生物方面,在对隔离试种苗圃的疫情监测不够重视甚至缺失。
笔者对于进境苗木科学防控措施有如下设想:
一是加快推进PRA应用,开展进境苗木重点品种风险分析工作。苗木作为活体植物进境,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携带有害生物信息量较其他植物产品都要大很多,风险较高,有必要对其进行PRA分析以使对其审批及检疫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建议通过对入境量大且疫情截获较多的品种(如棕榈科、松科等苗木)开展PRA分析,探索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定期发布进境苗木中、高风险品种名单,并针对性地制定各高风险品种检疫监管措施,指导进境苗木检疫工作。
二是实施产地预检,探索高效查验方法。预检是一种准确高效的检疫手段,建立进境苗木产地预检模式,可以从源头上掌握和防范有害生物随进境苗木入侵。建议组织专家根据PRA分析结果对高风险的进境苗木种植场地实施评估考核,推行种植场地注册制度,并对其种植的进境苗木形成口岸查验以及后续监管的针对性指导意见,可以有效控制源头疫情,减轻口岸现场查验压力。同时,加强查验手段创新探索,如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在查验前于柜中置放黑光灯对有害生物实施诱集、或结合监测技术针对性对关注的有害生物进行诱集等等,不断探索切实有效的查验手段,进而节省查验时间,提高疫情截获效率。
三是加强隔离苗圃的建设,推进监管区域疫情监测工作。隔离苗圃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建设初期,一方面要加快隔离苗圃建设,统一建设标准,根据疫情监测能力、日常监测以及特定调查等业务需求规范建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进境苗木隔离检疫需求。另一方面要根据现有隔离苗圃的检疫能力严格进境苗木数量品种审批,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全国一盘棋,提高进境苗木引种审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加强对隔离区域的疫情监测工作的指导和监管,推进疫情监测工作开展,重视监测技术的研究,尤其关注特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的研究,创新监测方法,提高监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