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苗木网
当前位置: 597苗木网 » 行业资讯 » 苗木新闻 » 正文

25年风风雨雨:回顾与展望白银林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时间:2010-09-14 23:47:23 更新时间:2010-09-15 08:38:14   浏览次数:11085
苗木网2010年9月15日资讯:二十五年的光辉历程,如同一幅恢弘壮丽的诗篇,铭记着白银人民克难奋进的足迹,书写着白银人民艰苦守
赞助商链接
苗木网2010年9月15日资讯:二十五年的光辉历程,如同一幅恢弘壮丽的诗篇,铭记着白银人民克难奋进的足迹,书写着白银人民艰苦守业的壮美诗篇。恢复建市以来的25年,白银市各项事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25年,也是全市林业建设步入快车道、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的25年。自恢复建市以来,全市林业建设依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因地制宜,林跟水走,林在农先”建设思路,确定了北御风沙,南保水土,中建黄河绿洲”和“天然林区林业、灌溉农区林业、干旱山区林业、绿色通道林业、荒漠沙区林业和乡村村镇林业‘六位一体’林业建设总体布局,坚持以“一沿二带三川”即黄河沿岸,北部沿寿鹿山、哈思山一带和南部沿华家岭一带,景泰川、兴堡子川和靖会川)为重点,狠抓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维护及自然维护区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城区大环境绿化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林业建设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1999年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相继实施以来,林业建设达到市历史上发展最快、成绩最大、质量最好、形势最佳的时期。自1999-2009年,全市累计完成林业建设投资16.1亿元,仅退耕还林一项累计争取国家粮食、教育医疗和苗木补助资金达13.73亿元。累计完成各类重点工程人工造林218.8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42.8万立方米,2009年,全市林业产值近7亿元。林业职工队伍发展到600多人,国有林场(圃)达到15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56%与恢复建市初的2.8%相比,净增了4.76个百分点,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一是林业生态建设快速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自1999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面积达252.9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18.87万亩,封育34.04万亩。特别是退耕还林,累计完成工程建设面积达207.6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91.08万亩,退耕还草17.5万亩,荒山造林82.85万亩,封山育林16.25万亩。这一营造林面积比建国以来全市造林保管面积的总和还要多,成林后使全市森林覆盖率净增5.76个百分点。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仅退耕还林一项累计争取国家粮食、教育医疗和苗木补助资金达13.73亿元,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650元,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净增1380.64元。三北”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农田林网改造和防沙治沙力度不时加大,全市工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城区大环境绿化、生态小康村镇建设和主要交通干线绿化为重点,集中力量狠抓乡村大环境绿化、村镇村屯绿化和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局部重点治理区已基本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肥不外流”治理目标,良好的区域生态小气候正在形成。

二是林业产业发展不时壮大,农民收入显著增加。抓好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把林业产业建设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民脱贫致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来抓,依照“项目带动,做大做强”建设方针,以基地化、规范化、规范化、规模化建设为重点,推动全市林业产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以特色林果基地、种苗花卉生产、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为主的第一产业建设规模不时扩大,以枸杞、红枣、杏仁露等果品深加工和木材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正在崛起,以森林旅游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正在形成。截止2009年底,全市以红枣、枸杞、文冠果、苹果、梨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发展到34.9万亩,年果品产量8900万公斤,年产值达7亿元;各种林木种苗花卉生产年产量达1亿株(盆)以上,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全市依托景泰县寿鹿山、会宁县铁木山、东山,靖远县哈思山、法泉寺等林区景观优势和森林旅游资源,组建成立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4处,年旅游收入达80万元以上。

三是农村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造林绿化质量明显提高。近年来,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市、县区在确保生态建设目标的同时,积极探索多种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通过退耕还草、林草间作、林药间作和栽植文冠果、山杏、枸杞、枣树、花椒等既有生态效益又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生态经济兼用林,进一步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市、县区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严把“规划设计、整地规范、苗木质量、科技栽植、抗旱保活”等“五道关口”突出河流源头、天然林缘、风沙沿线和公路两旁等生态区位重要地段,实行一架山、一面坡、一道梁、一条路全面治理,整流域、整山系、整乡、整村推进,使全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在治理重点、治理规模、治理模式、创立精品工程、绿色通道建设、乡村大环境绿化以及林业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造林绿化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四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公益林建设稳步推进。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举措。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严格依照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要求,精心布置安排,落实工作责任,积极谋划推进,成立林改领导小组、组建林改工作机构、加强政策舆论宣传、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搞好前期调查研究、摸清资源数据家底、考察学习培训、筹措林改经费、勘界测绘勾图等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主体改革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确权面积118.89万亩,占林改总面积241.36万亩的49.26%其中,家庭承包经营109.29万亩,占已确权面积的91.93%已发放林权证4820份,确认林权6.84万亩。经过努力,目前,总体上已进入了确权到户阶段,局部起步早、进度快的乡镇已完成确权到户任务,颁发了林权证,使全市林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预计年底前可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国家级公益林建设工作严格依照“应纳尽纳,应划尽划”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布置,加强领导,强化管理,靠实责任,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了管护与补偿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截止目前,全市纳入弥补面积156.28万亩,国家下达我市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弥补基金2762万元。

五是森林资源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林业执法队伍不时健全。市、县林业部门牢固树立“发展与保护并重”思想,认真贯彻“严管林”要求,不时推进依法治林,全市森林资源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首先,全方位加大对乱砍滥伐林木和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了森林资源平安和林区的社会稳定。其次,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特别是靖远县哈思山天然林食叶害虫飞机喷雾灭虫工作和景泰县国家级杨树主干天牛综合治理工程,经过省、市、县三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效果。第三,森林公安队伍建设得到迅速加强,市上和大部分县区都相继成立了森林公安(分)局,执法队伍不时壮大,机构设置更加健全。森林防火工作坚持了建市以来连续25年无森林火灾事故的好成绩。

六是完善落实管理制度,重点工程建设不时规范。近年来,把重点工程管理作为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技术管理上,进一步强化了作业设计管理,把作业设计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指标之一进行严格考核;施工管理上,推行工程监理制,从过去只注重结果管理转变为既注重结果管理又注重施工过程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投资管理上,全面实行专款专用、单独建账、封闭运行,并逐步推行报账制;苗木供应管理上,全面实行“定点育苗、定向培育、定向供应、签订合同”三定一合同”制和“两证一签”制,并积极推行苗木供应招投标制;检查验收上,实行县级自查、市级复查、省级核查的三级检查验收制度,并进一步强化了县级自查和市级复查的力度以及逐级通报制度,确保了林业工程建设质量。

25年来,全市林业建设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也积累了十分珍贵的经验:

一是加强领导,为林业发展增添了动力。建市以来,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林业生态建设列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县、乡分别成立了由党政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林业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市、县、乡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并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列入政府年度考核和目标管理内容,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安排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各县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和强力推进“兰白都市生态圈”安排,把林业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强力推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极大地促进了全市林业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强化宣传,为林业发展营造了氛围。林业生态建设政策性强,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全市上下把宣传发动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充沛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宣传林业生态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方针政策,使广大干部群众对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了根本性的认识,对中央的各项政策有了全面的解,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自觉性。通过广泛宣传、落实政策,进一步发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夯实了林业发展的社会基础,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深入人心,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关心林业、支持林业、投身林业的可喜局面。

三是增加投入,为林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自1999年以来,全市林业系统在发展抓项目”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引进项目,林业建设资金逐年增加。据统计,自1999 年至2009年的11年间,全市累计完成林业建设投资16.1亿元;争取国家和省上种苗工程、公益林建设、森林三防、林业贴息、外援项目、退耕整地恢复费等各项林业建设专项资金约4500 万元。同时,随着各级财政对林业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生产建设和重点生态工程的顺利实施,保证了林业事业的继续稳定健康发展。

四是依靠科技,为林业发展提供了保证。针对我市干旱少雨的自然条件,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苗木成活、保管率,几年来,各县区根据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针对制约林业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重点选择雨水集流造林技术、节水灌溉造林技术、杨树伐根嫁接毛白杨技术以及生根粉、保水剂应用技术等适用成熟的先进科技效果和“集流”整地、截干、蘸浆、深埋深栽、浇足定根水、树基覆膜、铺草等抗旱造林技术,进行有机、有序的精装组合,生产中分层次、分系列集中投放,集中推广应用,获得了较好的科技效应。同时各县区还积极推行了技术承包责任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包乡、包村、包户、包技术,对提高造林绿化质量起到良好的作用。

五是落实林权,为林业发展增强了活力。为了切实调动和维护好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各级政府把落实林权作为贯彻“谁造谁有,谁经营、谁受益”林业政策的重要内容,以退耕还林为主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及时依法履行土地用途变卦手续,发放林权证,明晰林木产权,确保了广大农户对自己所种植林木的所有权;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木产权制度改革,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证受益权,把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经营主体、责任主体和利益关系,较好地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使他大胆投入、精心管护、放手经营,为更好地巩固林业建设效果奠定了良好基础。

回顾过去,倍感骄傲,展望未来,满怀信心。新阶段,新机遇,新任务,新要求。未来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林业建设工作将全面贯彻市委六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兰白都市经济圈”和打造甘肃中部地区绿色生态屏障的目标,以构建“兰白都市生态圈”为主题,根据生态地域特点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不同,依照“三个圈层”人居小环境生态圈、乡村大环境生态圈和都市屏障生态圈)三个功能区”生态维护区、生态治理区、生态优化区)和“四沿”沿河、沿路、沿山、沿川)发展重点,对全市林业生态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和战略布局。从2011年开始,每年完成造林32万亩,完成封山(沙)育林和中幼林抚育改造各20万亩,确保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3年完成市区144个机关院落、住宅小区的绿化,确保绿化率达到30%以上;每年完成200个行政村和5000个农户庭院绿化美化试点示范的基础上,五年完成全市所有村庄和农户庭院及其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任务。2015年,使全市森林植被保管面积稳定在500万亩以上,森林植被覆盖率提高到15%以上。作者:马瑞)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百度搜藏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苗木行业图文推荐
苗木行业新闻推荐
赞助商链接
苗木花木类新闻点击排行榜
新闻特别推荐
 
 
APP应用权限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汇款方式 | 付费会员 | 广告介绍 | 网站介绍 | 版权隐私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597苗木网是中国专业的苗木网站,每天更新最新苗木求购信息, 绿化苗木价格, 最新苗木供应信息和最新苗木资讯
ICP备案号:鲁ICP备19004792号 1鲁公网安备 37068502000062号
copyright @ 597苗木网 2019-2026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19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