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头,鲜花不少,草坪不少,可就是缺少枝繁叶茂的大树,不仅看上去少了高大和挺拔的园林审美,也制约和影响了生态效益的实现。毕竟,太多的低矮灌木丛和草坪无法承载净化城市空气的生态愿望。
城市绿地不少,可是在炎炎烈日下,想要找到能够庇荫的大树也不是很方便的事情,经常出现的情形就是“顶上光秃秃,脚下烫乎乎,烈日当头照,燥热无处躲”的尴尬。初夏,烈日已经开始烘烤,但是,一些街道依然感受不到高温,原因就是这些街道两边有高大的行道树,比如法国梧桐、国槐等等,它们伸展开的树冠给马路带来了浓密的绿荫,行走其下,无比惬意。
多种植高大的行道树,犹如为市民建起了天然的大氧吧。通常1公顷的阔叶树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放出570公斤氧气———这也就是人们在树木茂密的地方感觉到空气特别新鲜的原因。
高大的行道树,还可以有效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及工业废气,一棵大树在一年中,可以贮存一辆汽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废气。一亩的大树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4千克,一个夏季可蒸发42吨水,一年可吸收各种灰尘22吨至60吨。那么,成百上千亩的大树将成为市民的天然大氧吧。
因此,要实现城市的绿化生态效益,就需要更多的大树,而不是小树和草坪。科学测量显示,气温37摄氏度时,地面温度可达40摄氏度,小树仅能使其上方20厘米的空间降温2—3摄氏度,而大树却可使树冠下的温度降低4—5摄氏度;同等面积的乔木同灌木的生态值相比,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蒸腾水汽、蒸腾吸热量分别是灌木的27.2倍、25.5倍、23.3倍、32.3倍。“城在高林中、路在绿荫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是城市绿化的生态布局要求。城市森林体系不仅要以大树种为主,植被要注重复层混交,形成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从地平面起6米至20多米的空间内,是决定城市生态质量的关键层面。所以,我认为,城市的绿化系统应该以高大的乔木为主,一棵大树树冠平展开来,其生态效应就要放大好几倍,这是小树和草坪所无法比拟的。
城市在扩张,马路越来越宽了,大楼越来越高了,广场越来越大了,小树和草坪越来越多了,唯独大树越来越少了。大树,在发展和壮大的城市中越来越弥足珍贵。一棵棵大树就像城市的脊梁一样,支撑着城市生态历史的延续。有人说最好的城市不是最繁华的城市,而是能够和大自然有机和谐生长的城市———谁能够说行走在马路边绿荫如盖的行道树下,不是一种文明、和谐和宜居呢;谁能够说,炎炎夏日,路边的大树下,老人聊天、下棋,小孩游戏,青年谈心的场面不应该是城市的美景呢?
城市绿化,种植几片草坪容易,能够体现生物多样性的大树种植起来却并不容易。科学的城市绿化观念是“实用第一”,而不是为了养眼的“美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