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的兴旺.是八仙过海,各种人才尽显其能的结果。因为,人才可以 实现最伟大的成就。蓬勃兴旺的浙江省嘉善县碧云花园就是如此。
2011年3月,我来到碧云花园。只见这个不到两年的花园式休闲农庄已经建 设得非常成熟。上一年,该花园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
据了解,碧云花园发展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该公司当家人潘菊明先生充分 利用社会人才和尊重本单位的人才。
走进碧云花园,在园子的中间,是一个湖,弯弯曲曲的,但很开阔。
湖里,成群的鸭子在水里嬸戏。在湖的左侧,坐落着精巧的具有江南特色的 杜鹃园、盆景园,还有养殖各式髙档盆花的联栋温室。
另外,还有一栋高大宽敞的温室,种植的是一排排髙架草莓。右侧,是一排 排几乎望不到边的玫瑰香葡萄。草莓和葡萄成熟了,游客自己采摘想必是很愉悦 的一件事。湖的北岸,是一片蓝琉璃瓦的三层楼群。
在这里,游客可以小住,可以品尝到花园里养殖的无公害蔬菜和纯正的土 鸡,喝上自酿的有机葡萄酒。园里的一条条路边,还有园里一处处翠绿起伏的草 地上,是一簇簇刚刚盛开的郁金香和蝴蝶花。
园里,全部实现了农业机械设备和滴灌节水设施。
来碧云花园休闲度假的,多为附近的上海人和浙江人。
这里,每年要举办杜鹃花节、葡萄采摘节、菊黄文化节和原生态“十里水乡 游”等活动。游客一到碧云花园,无不惊喜地赞道:这里竟如此美丽如画,真是 人间天堂啊!
今年50岁的潘菊明是嘉善本地人。他做过售货员、当过兵,复员后办起了 服装厂。
从事服装厂多年后,他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特别能奋斗的他一直在寻找拓展 的契机。
进人21世纪,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 家乐和休闲农业提到了日程”
在县、镇政府的支持下:他很快承包了一块拥有1000亩的土地,决心把这 里打造成一个碧水云天的生态农庄,鸟语花香的人间天堂,供四面八方的游客休 闲小憩。
潘菊明不是搞园林的,也不是学园艺的。
他深深地懂得,自己光有创业的激情是不够的,要想在这片土地上真正实现
自己的梦想,必须充分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利用社会上的专业人才,充分地 发挥他们在碧云花园发展中的作用。
鸟语花香的人间天堂的目标是有了,但怎么实现?从哪里人手?高档盆花怎 么种植?园子怎么设计得巧妙艺术?他一概不知。
园子的整体设计和规划,全部是委托浙江大学园艺系从事观赏植物栽培和设 计的教授夏宜平先生做的。
他依靠的,一直是夏教授和他的学生。几年下来,浙江大学园艺系在这里搞 科研和毕业实习的博士生、硕士生已经有50多名。
每当游客称赞他的花园漂亮时,他都要说:这是浙江大学夏老师的功劳。
前几年,潘菊明开始发展葡萄种植,一上就是130多亩。为了做到精细和科 学种植,他特意把浙江大学陈履荣老先生请来。
陈履荣老先生是浙江大学园艺系从事葡萄研究的权威,在华东地区有很大的 影响力。年近八旬的陈先生说,碧云花园是他指导葡萄种植的最后一家,主要是 被潘菊明的诚意所感动。
杜鹃是碧云花园的主打观赏植物,遍及全园各个角落。为了培养出观赏价值 高的杜鹃,潘菊明除了聘请离善本地有经验的老艺人前来做技术指导,他还从辽 宁丹东,把相君杜鹃花培育发展中心的李相君请来。
在杜鹃种植方面,李相君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在杜鹃造型上与嘉善当地有明 显的不同风格。现在,在潘菊明的邀请下,李相君每年都要来碧云花园做数次技 术指导。
对内,潘菊明同样重视人才的作用。现在,碧云花园有水果部、花卉部、施 工养护部和休闲部。每个部门都有两到三个负责人。
对这些负责人,他只提出年度考核计划和目标任务,至于如何实施,他从不 过问。他认为,既然你相信他们,把这摊子亊交给他们,就要用人不疑,让他们 大胆地干。
对此,大云镇原党委书记马龙根深有感触。他说,他退休后一直在碧云花园 担任副总经理,本来想过了62岁就不再干了,但看到潘总这么相信自己,心情 非常舒畅,只要身体允许,就想在这里继续干下去,为碧云花园尽一份力。
我到达碧云花园的当天,碰上了日本草莓专家冈野刚健先生。他正在这里指 导草莓种植。70余岁的冈野先生在日本长崎农林试验场一辈子从事草莓研究。 在草莓种植方面,老先生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
为了种出高品质的草莓,去年,潘菊明通过日本服装界的朋友特意把冈野先 生请来,并且按冈野先生的要求,建立了一个6000平方米的高架草莓种植区。
种植槽以及相关的设施都是严格按冈野先生的要求加工而成的。去年底,第 ―批在日本专家指导下种植的草莓已经收获,其品质和市场价格要比国内的草莓
高出许多。
潘菊明说:这就是尊重专业人才的作用。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这是我们先辈总结的经验,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人才是当今社会的香饽饽,自然人才也是企业的香饽饽。企业兴,先要人才 兴。那么,人才从哪里来?明摆着,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我看,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不妨在以下几个方面动动脑筋。
其一,是企业要在培养人才方面给予高度重视。
高度重视,不是招几个技工.进几个大学生就算完事,还要在各方面给予 关照。
其二,是从外面花大价钱引进人才,为我所用。此类做法,近年来在大公司 屡见不鲜。一个懂技术的人才,今天还在这家公司上班,但说不定没有多久,就 摇身一变,成为另一家的副总或者是总工了。
其三,自己培养人才。
近年从各方面反馈的信息表明,人才还是自己培养的好,效果最为显著。
培养的方法很多,比如,农闲时定期请专家讲课;员工之间定期或不定期的 技术交流;鼓励和奖励在职攻读“继续教育”的员工;鼓励员工搞技术革新,一 旦有了小发明小创造便及时给予奖励。
近来,石家庄农林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为了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山杜鹃 技术人才,动作更大,不惜花费用,派员丁.到比利时进行深造。
很多做法证明,人才源源不断地在企业内部脱颖而出最为有效。平心而论, 我是非常看好这一招的。
有人要问,如果花大钱花大精力培养的人才跳槽了怎么办?这就表明,您的 肚量还不够宽。
记得十几年前,苗木业有一位有名的大老板,辛辛苦苦培养的骨干都弃他而 去,自己去当了老板。有人说他这是“白花冤枉钱,公司成了公立学校,学生一 毕业,都远走高飞了”。
他听了,却呵呵笑道:“我还当一回校长了呢!有什么不好!”
当老板,做大事,还是肚量大点好。 反正,在人才这个问题上,实事求是地说,不论做到哪一点,都要舍得投 资,舍得花银子,而不是仅仅在基地扩展、苗木购买上舍得花大把钱。
―个公司,如果缺少一个半个管理人才,还可以缓冲一下,要是缺少熟悉专 业的技术人才和技术员工,想实现生产上的优质,可就困难了。
人才济济的背后,说到底,还是与利益密切相关。
赞助商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