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对园林苗木生长发育的作用是由土壤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决定的,影响苗木生长的土 壤因子主要包括土壤的物理学特性、土壤化学特性以及土壤生物学特性等方面。
土壤物理特性与园林苗木生长
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构成的分散系。众多的土壤颗粒和有机物质堆聚成一个多孔的松 散体,称为土壤基质,水、空气、土壤生物和根系都在这个基质内部的孔隙中移动和生活。所 以,土壤基质内大小土壤颗粒的组成和排列方式如何,对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以及土壤生物 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气体、水分特征
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的容积比,可粗略地反映土壤持水、透水和通气的情况。三相组成与 容重、孔隙度等土壤参数一起,可评价园林苗木栽培上土壤的松紧程度和宜耕状况。
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原状土体(包括土壤颗粒和空隙)的质量(干重, g /cm3),是土壤的基本性状之一,与土壤耕作和苗木栽培关系密切。容重的大小受土壤密度 和孔隙度两方面的影响,而后者的影响更大。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反之则大。土壤容重多 介于1. 0?1. 5 g/cm3的范围内。
容重对苗木的生长有很大作用,疏松多孔的土壤通常有利于苗木根系的穿插和伸展。当 容重大于1. 6?1. 7 g/cm3时,就会导致苗木发根和扎根困难,严重妨碍根系的正常生长。
土壤的三相组成和孔隙度
土壤固、液、气三相的容积分别占土体容积的百分率,称为固相率、液相率和气相率。对大 多数陆地苗木来说,适宜的土壤三相组成为:固相率50%左右,液相率25%?30%,气相率15%-25%。如果气相率低于8%-5%,会妨碍土壤通气、抑制苗木根系和好气微生物的 活动。
土壤中各种形状的粗细土壤颗粒集合和排列成土壤固相骨架,骨架内部有大小和形状不 同的孔隙,构成复杂的孔隙系统。全部孔隙容积与土体容积的百分率,称为土壤总孔隙度。水 分和空气并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系统中,所以总孔隙度等于液相率和气相率之和。另外,土壤 总孔隙度还可以通过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进行计算:
总孔隙度(%) = (1—容重/密度)X100
土壤孔隙度决定着土壤的水分和空气状况,并对土壤热量交换有一定的影响,是土壤的一 个重要属性。土壤孔隙度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质地、结构和有机质的含量。不同土壤的孔隙 度差别很大。一般来说,相对松软的土壤总孔隙率较大,土壤物理性质良好;紧密而坚硬的土 壤总孔隙率较小,物理性质不良。但是,单凭土壤总孔隙度一项,并不能完全说明土壤的通透 性。与总孔隙度相比,土壤孔隙的粗细和性质更为重要。例如,总孔隙度仅为35%的砂土,很 容易透气透水,而总孔隙度为50%的黏土,其通透性却很差。这是因为土壤孔隙有大有小,大 孔隙容易透气透水,而小孔隙反之。
土壤孔隙根据其大小和性能分为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两种,两者之间的界限值通常在 10-60fzm之间。毛管孔隙具有明显的毛管作用,使土壤具有储水的性能。非毛管孔隙一般 不具有持水能力,但能使土壤具有透水性。一般来说,非毛管孔隙度的大小,取决于土壤团聚 体的大小,团聚体越大,非毛管孔隙度也越大。
土壤中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的分配状况,对土壤的水、肥、气、热及耕作性能都有较大的 影响。一般来说,当非毛管孔隙度占总孔隙度的20%?40%时,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持水 能力比较协调,有利于根系的伸展和苗木的生长。
土壤通气性
土壤通气性与土壤中非毛管孔隙的比例和含水率相关。非毛管孔隙的比例越高,土壤的 通气性越好;土壤含水率越高,通气性则下降。
土壤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多种成分。氧气是土壤空气中最重要的成分,通 常所说的土壤通气性的好坏主要是指氧气含量的高低。苗木根系和土壤微生物都需要利用氧 气进行呼吸。若土壤通气不良,会减缓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导致土壤空气中氧气含量 下降,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从而抑制了苗木根系的呼吸和生长。长时间缺氧引起的根系 的无氧呼吸容易导致根系的腐烂,导致苗木早衰或死亡。有关果树根系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 当土壤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高于15%时,根系可以正常生长;高于12%时可以正常发出新根;而 当土壤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到37%?55%时会对根系产生抑制作用,导致生长停止。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土壤水分是园林苗木生长的主要水分来源,而且所有养分只有溶解于土壤水中才能被植 物吸收利用。因此,水分状态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另外,土壤水分状态还能调节土壤 温度,影响到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以及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
土壤水分状态与土壤孔隙度关系密切。土壤中的水分受到重力、土壤颗粒表面分子引力、 水分子引力等各种力的作用,按其存在形态大致可分为吸湿水、毛管水和重力水。其中吸湿水 是指土壤固相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土壤所吸收的水汽分子,由土壤颗粒表面的分子引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