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害,冻害是指园林苗木在0°C以下气温的环境中,或遇到持续长时间的低温,使其组织内部结 冰引起的伤害。
苗木组织内部结冰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在细胞内结冰;另一种是在细胞间结冰。前者是指 苗木组织很快结冰时,冰晶在液泡和原生质中形成,破坏了原生质的结构和造成蛋白质的变 性,原生质内的一些生物膜也会被划破,通常会将组织杀死,因而这种结果是非常严重和不可 逆转的。如初冬北方寒潮突然南下,造成在短时间内的大幅度降温,就会造成我国南方地区的 园林苗木因遭受严重冻害而死亡。后者是指随着环境温度的逐渐下降,在苗木组织内逐渐形 成冰晶,由于细胞间隙中的溶液浓度一般低于原生质和液泡液的浓度,因而在降温速度不太快 的情形下,细胞间隙的水比细胞内部先达到冰点而结冰,细胞间隙冰晶的形成又导致原生质体 内部的水分向外移动,从而引起细胞液浓缩、原生质脱水、蛋白质沉淀、细胞膜变性和细胞壁破 裂。细胞间隙形成冰晶时,细胞组织是否被杀死,取决于细胞的耐冻性和冰冻、融化的速度及 次数。
冻害的严重程度与冰冻的速度有关,冰冻越快则受害越严重,这是因为冰冻快时细胞内结 冰的可能性较大。若结冰仅限于细胞间隙,那么冰冻越快细胞失水收缩也越快,细胞所受到的 机械破坏作用也越大。一般在细胞内结冰的情况下,必然导致组织坏死,与冰冻的融化速度无 关;而在细胞间隔结冰的情况下,融化速度越快冻害的严重程度越大,这是因为细胞壁迅速吸 收冰晶融化生成的水分而扩张,但附着于细胞壁的原生质却很难同步吸
冷害,一些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园林苗木,由于受到高于冰点的低温(0-5°C或更高一些)几 天甚至仅仅几小时的影响,而导致植株的组织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有时甚至于被伤害致 死,这种并未达到组织内结冰程度的低温危害,称为“冷害”。造成冷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植 物细胞内的正常代谢活动受到低温的干扰破坏而出现紊乱,并产生有毒物质而对苗木的生长 发育造成伤害。
和其他低温危害相比,冷害有3个方面的主要特点:其一,发生冷害的园林苗木种类,通常 为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喜温苗木;其二,发生冷害的温度条件是高于o°c的相对低温;其三, 造成冷害的时间有长有短,通常为几天,甚至仅仅为几个小时。
在我国,除了四季温度变化不大的热带地区以外,其余地区一般在秋末冬初或早春,气温 的突然变化,都容易导致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观花、观叶苗木发生冷害。
冻旱,又称“干化”。是指在冬季一些特殊的天气条件下,如遇到较为持久或强烈的冷风吹拂,或 遇到冬天里阳光充足的大晴天,这时,园林苗木的蒸腾速率相对较高,但由于土温较低,根部吸 水较慢,体内水分代谢不能保持正常的平衡,致使叶片等组织因脱水变干而受害,这种现象即
为冻旱。
冻旱的实质是一种生理旱害,它的发生不是由于生长园林苗木的土壤缺水,而是因为土温 较低、有时甚至是根系周围的土壤已经完全冻结,从而导致苗木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水分很 少,或者根本无法从土壤里吸收水分,但地上部分却由于特殊原因又在较快地蒸发水分,因此 造成植株水分代谢失衡而给苗木组织带来伤害。
常绿苗木由于在冬季仍然保持着大量枝叶的存在,在同等条件下的蒸腾强度比其他苗木 要大得多,,因此遭受冻旱的可能性最大。
另外,尽管冻旱的发生不是因为土壤缺水引起的,但在冬季低温时,土壤缺水会加剧冻旱 的危害程度。
冻拔,又称“冻举”。是指土壤温度降至0°C以下时,土壤冻结并与苗木根系连为一体后,由于土 壤中的水分结冰导致土壤体积膨大,从而把原有的土壤与根系一起抬高,解冻时土壤因重力作 用而下沉,但苗木根系由于呈网络状或辐射状而不能随着土壤一起下沉,从而导致土壤与根系 分离,根系在原处裸露在外,好似被人从土壤中拔出一样,因此而得名“冻拔”。
冻拔多发生在土壤含水量较高、质地黏重的立地条件。另外,由于草本苗木、木本苗木幼 苗、以及新栽小树的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较浅,因此容易发生冻拔现象。
霜害,在园林苗木的生长季节里,由于急剧降温,大气中的水气在苗木体表面凝结成许多细小的 冰晶(这种现象俗称 “下霜”或“打霜”),使苗木的幼嫩部分因此而产生的伤害称为霜害。
由于冬春季寒潮的侵袭,我国除台湾与海南岛的部分热带地区外,在早秋及晚春寒潮入侵 时,常使气温骤然下降而给苗木造成霜害。
园林苗木低温危害的表现,由于园林苗木种类的多样性,同种(或品种)植株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又有自己不同的 特点,加之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千差万别,所发生的低温危害的种类及程度也自然各不相同。 因此,其表现形式也就多种多样。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它们都是园林苗木,且遭受的都是低温危害,所以就必然会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赞助商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