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属小檗科,因谐音有南天竺、南天烛、蓝田竹、阑天竹等别名,属小檗科南天竹属植物,是一种具有观赏、生态、药用等多种价值的树种。各地庭园常有栽培,为优良观赏植物。因其形态优美清雅,常被用以制作盆景或盆栽来装饰窗台、门厅、会场等。近年来由于需求量不断加大,快速繁育南天竺更显重要,现将多年积累的育苗经验交流如下:
1 形态特征
南天竹常绿直立灌木,高可达2m。茎圆柱形,丛生,少分枝,幼嫩部分呈红色,光滑无毛。叶互生,大形,常集生于茎梢,3回羽状复叶,具有基部紫色,膨大成鞘状的总叶柄,各级羽片全对生,最小的小羽片有小叶3~5片,其中3片的较多,小叶近于无柄,狭卵形及披针形,长3~7cm,宽1~2.5cm,基部阔楔形,先端锐尖,全缘,革质有光泽,深绿色,冬季常变红色,无毛,小叶下方及叶柄基部有关节。花白色,腋生圆锥花序,萼片多数重叠,每3片为1轮,逐渐过渡为白色的花瓣,雄蕊6枚,雌蕊1枚,子房上位,1室。浆果球状,熟时红色,有时呈黄色。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 产地分布
南天竹原产于我国和东亚,野生在温湿环境山谷或山坡和灌木林下,多栽培于庭园。分布河北、山东、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
3 生活习性
南天竹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也耐寒。喜半荫,在强光直射下生长不良,叶色变红,难于结实。但环境过于荫蔽,则茎细叶长,株丛松散,长势不佳。容易养护,栽培土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对水分要求不甚严格,既能耐湿也能耐旱。比较喜肥,可多施磷、钾肥。
常见的南天竹栽培品种,有目前各地普遍栽培的红天竹,幼叶为红色,逐渐转为绿色,如多晒太阳,绿色又可变成红色,入冬果实似珊瑚。
4 繁殖方法
繁殖以播种、分株为主,也可扦插繁殖。
4.1 播种法
南天竹种子属胚发育不完全的生理后熟型种子,秋季果熟后,将其采下进行湿沙混合贮藏,让其完成后熟过程。在9月上旬,种子开始裂口露白时播种最适,10月即可出苗。也可在翌春播种,以用腐殖土4份、河沙5份、大粪干1份混合调制的培养土为最好,播种后需盖草越冬,且始终保持床面湿润,加强土肥、病虫害管理,但也要到10月上旬出苗。种子繁殖生长缓慢,3~4年后才开花结果。
4.2 分株法
春秋两季将丛状植株掘出,抖去宿土,从根基结合薄弱处剪断,每丛带茎干2~3个,需带一部分根系,同时剪去一些较大的羽状复叶,地栽或上盆,培养1~2年后即可开花结果。
4.3 扦插法
多采用春插,时间在2~3月。宜选取1年生无病虫害的枝条,截成长20~25cm的穗段,剪去大部分叶片(最好能保留顶芽),经生根粉处理后插于沙壤土苗床中,入土深度约为穗长的1/2~2/3 ,间距5cm左右,行距10~15cm,插后浇透水。入夏后需搭遮荫棚,一般2个月后生根。
5 栽培要点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良好的沙壤土。山坡、平地排水良好的中性及微碱性土壤也可栽植。还可利用边角隙地栽培。栽前整成120~150cm宽的低床或高床。南天竹适宜用微酸性土壤,可按沙质土5份、腐叶土4份、粪土1份的比例调制。栽前先将盆底排水小孔用碎瓦片盖好,加层木炭更好,有利于排水和杀菌。南天竹在半荫、凉爽、湿润处养护最好。强光照射下,茎粗短变暗红,幼叶“烧伤”,成叶变红;十分荫蔽的地方则茎细叶长,株丛松散,有损观赏价值,也不利结实。南天竹浇水应见干见湿。干旱季节要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夏季每天浇水1次,并向叶面喷雾2~3次,保持叶面湿润,防止叶尖枯焦,有损美观。开花时尤应注意浇水,不使盆土发干,并于地面洒水提高空气湿度,以利提高受粉率。成年植株每年施3次干肥,分别在5、8、10月份进行,第3次应在移进室内越冬时施肥。南天竹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易被介壳虫和煤污病为害。发生煤污病时,可用清水冲洗。如既有介壳虫又有煤污病时,可喷洒0.3~0.5°Be石硫合剂。
赞助商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