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土地流转,扩大生产规模。一是探索和加强土地流转机制建设。以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为导向,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承包、租赁、转包、互换、转让、股份合作、联合经营等形式,实现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集中连片土地资源,推进花卉苗木产业规模经营、连片发展。二是加强花卉苗木产业土地保障。根据区域农业经济总体发展方向,结合地势、道路、交通、水电基础设施配置等状况,科学规划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确保和稳定花卉苗木生产经营用地,保障土地有效使用。加大土地整合力度,不断拓宽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空间。三是发挥乡镇(村)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的积极能动性。建议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每新增100亩集中连片花卉苗木产业基地,由财政配套奖励乡镇(村)一定比例的工作经费。同时,通过权力清单改革,将有关职权下放到乡镇。
(二)出台专项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首先市里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区里要积极配套具体政策措施,包括在项目包装、土地流转、资金补助、技术转型、人才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惠,并支持各类花卉苗木特色园区、精品园区、高档设施栽培园区和农家乐生态旅游园区、农业休闲观光基地等建设。二是加大资金奖补力度。建议设立苗木花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引导产业科学化、合理化发展。特别是要对新增连片面积50亩以上的给予补助,对新品种试种、新技术推广的给予补助,对培育和种植大规格苗木和乡土树种的给予补助,对培育种植落叶树种、彩叶树种及花灌木的给予补助。三是强化资金整合效力。注重整合林业、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支农扶贫等项目资金,采取项目打包、资金打捆的办法集中财力、物力,有效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四是积极争取金融支持。政府要引导有关金融机构加大对花卉苗木产业的支持,灵活采用抵押方式,简化贷款手续,并在授信额度、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此外,鼓励花卉苗木企业开展保险业务,规避自然风险。
(三)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业水平。一是重视加强对龙头企业和市场主体的扶持培育。重点扶持和培育花卉苗木种质资源库、专业合作社和苗木经纪人等,加强和促进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二是重视加强对规模种植区和产业基地的基础建设。尤其对省、市、区级龙头企业及花卉苗木种植面积300亩以上的大户,要优先帮助企业配套和完善花卉苗木种植区、产业基地等的水电、道路等基础建设,并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好在钢架大棚、喷滴灌、机械化生产操作中的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问题。三是重视加强对有资质园林绿化企业的支持引导。有针对性地引导、鼓励和支持有关企业申请取得城市园林绿化企业施工资质,达到资质相关等级标准,发展成为能够承担一定规模园林绿化工程的独立法人,进一步提升产业的规模化程度和种植、养护、经营、管理等综合能力。
(四)加强科技投入,实施精品发展。一是加大花卉苗木种子种苗的引进力度,加强花卉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利用和品种选育,鼓励支持花卉苗木企业研发、培育、引进适宜本地气候特点的花卉新品种,加快新品种的试种和推广,同时加强对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趋势、消费需求等市场调研,着力开发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花卉苗木新品种。二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与技术交流,开展科研攻关,着力提高花卉苗木产业的科技含量、品种质量。三是大力推广新型容器育苗、组培育苗、滴水灌溉和配方施肥等新技术,由政府组织加强技术培训、送科技下乡等,引导农民发展农业设施、农机设备,应用先进技术,开展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花卉苗木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四是注重实施花卉苗木精品发展战略,推进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并推广实行工厂化育苗、科学化管理、精品化产出、品牌化经营,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和档次。
(五)完善流通体系,促进产销联动。一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建议参照金东区澧浦镇花卉苗木交易市场模式,集生产、销售、物流、信息和旅游为一体,规划建设较大规模、较高档次的区域综合性花卉苗木交易中心,并积极发挥花卉苗木协会的作用和力量,加快建立花卉苗木产业信息交流和网络交易平台,发展花卉苗木电子商务。二是创新经营销售模式。以市场化经营为主导,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协会(经纪人)+农户”等经营模式,把企业、合作社、协会、经纪人、农户、市场等有机联合,实现利益共享。培育壮大经纪人队伍,加强与各地市场的营销对接,拓宽销售渠道,大力发展订单生产。依法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遏制和杜绝不合格花卉苗木流通,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三是发挥节庆文化作用。充分利用“中国花卉之乡”、“中国茶花之乡”、“中国桂花之乡”、“中国苗木(盆景)之乡”和“中国特色种苗基地”等名牌资源,依托举办“山花烂漫、美丽婺城”之“茶花节”、“油菜花节”、“桂花节”等系列节庆活动,集中组织开展区域性花卉苗木展示展销活动,参加国内、国际有关展示展销活动,通过宣传、倡导、弘扬产业文化,提高产业声誉,提升市场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