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有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但由于缺乏新品种培育的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在新优花卉方面远落后于花卉业发达的国家,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花卉品种还只能依靠进口,这对我国真正成为花卉产业的大国甚至强国显然是不利的。为提高花卉生产的效益,增加新优品种,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传统花卉产业研究的科技投入,“灿红如火雪中开”的山茶,早在隋唐就由野生进入栽培,在山茶属的四大观赏树种中,茶梅有着其独特的形态和习性,在中国不但有着12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而且可栽培地域广袤,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强,茶梅已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 。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多样,涵盖了从寒带到热带多种气候带,植物资源丰富,苗木资源更是达到数万种。可以说,即便是荷兰、日本、墨西哥这样的花卉生产大国,由于国土面积的限制,气候条件较为单一,苗各木花卉品种远不及中国丰富。但中国真正应用于绿化工程的苗木品种仅有几百种,大部分品种尚未得到开发利用。中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常被其他国家引进栽培。我国茶梅品种只有小玫瑰和黄海南宝珠外,大部分是 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种,在植物园及苗圃中均有品种栽植 ,但专门的种质收集圃并不多见。在美国洛杉矶亨庭顿公园在山茶专类园中另辟了茶梅区, 共种植200个品种 。绝大多数茶梅新品种来自自然杂交实生苗及芽变苗的选育。
根据《国际茶花品种登记大全》书中的统计,茶梅品系约占茶花总数量3 %~4 %。花树姿优美,枝叶茂密,不仅观赏价值很高,是园林绿化、美化的极好材料 ,而且对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有很强的抗体,对硫化氢、氯气、氟化氢也有明显的抗性。而茶梅在生态绿化中的配植在长江以南地区无论是公园绿地、道路绿化、住宅小区还是室内摆放几乎比比皆是,不同品种在园林应用中因花期先后 、花色不同、树形各异、叶形不同、多样化。由于茶梅人见人爱、高雅珍贵,特别是在我国的植物资源开发和保护力度不够的情况下。茶梅古树已经成为无价之宝,在绿化工程中更是寻无可寻,而小苗植株生产周期长,从播种至成株,到最后可用于园林绿化,干径20cm以上、树高3巨米以上的丰满大树,至少需要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很多苗农由于大树经济带来的巨大诱惑力,不惜投入巨额资金,挖取油茶大树嫁接,但由于没有成熟的技术很难成功,损失惨重。因此加强特色茶梅新资源砧木发掘, 提高茶梅大树嫁接存活率,以及关键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
二、茶梅开发利用
随着茶梅在世界传播及观赏利用价值的发展 ,日本对茶梅较为重,故目前多数品种均来自日本园艺家之手。美国虽然引种茶梅,较为重视新品种的培育,1956年起还设立了瑞夫皮尔茶梅奖 ,以鼓励茶梅的育种工作 。特别是经过19977—1978年大寒潮来后,在抗寒性品种的培育上取得很好进展。美国育种家阿克曼( Akerman )利用油茶作亲本,与茶梅等杂交选育出 6个耐寒品种。澳大利亚近年来也进行了一系列茶梅嫁接改良工作。其中最名的有“天堂植物”(Paradise Plant )苗圃,以芳香、小花小叶型茶梅作为主要育种目标,选育著名的‘天堂’( Paradise)系列品种有近40个 。目前,在我国茶花主产地之一金华市试验基地建立了茶梅品种保存种质资源圃进行示范,资源圃依山而建,分为母本园、品种区及苗圃区域 ,集中保存茶梅及茶花物种计50个,约10000多株 。
另外由于茶梅不同品种的耐热性、土壤适应性、不同程度遮荫处理的各种抗性指标,选择表现良好的茶梅品种作为接穗和砧木非常重要。观赏茶梅接穗一般品种选择国外后采用培育茶梅大苗最快捷的方法是采用油茶高接换种嫁接法,其嫁接方法用嵌台芽接法与劈接法均可,嫁接成活率均在70%以上,嵌合芽接法可节约穗条,增加了繁殖系数苗,但接穗成活后生长相对较慢,而劈接法需要的穗条相对较多,但接穗成活后生长相对较快。砧木的大小对嫁接成活率对老龄油茶树或生长衰弱的油茶树,应进行切,诱发新枝后,再进行嫁接处理,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
结合金华本地优势资源(砧木材料等)进行有效整合,从中优选出合适的技术和配方,如微嫁接技术重点对茶梅种质的离体培养技术研究,促进我国茶梅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使其上一个新的台阶,组建一套投资成本适中、适合本地化的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
赞助商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