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变化这么大,靠的就是苗木产业的递进发展。”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敬云说。
河渠散地能生金
1997年,张敬云当上了小弟八村党支部书记。当时,该村不仅环境脏乱差,而且小偷小摸、打架斗殴事件特别多,村干部无力进行管理。张敬云认为,出现这些现象,根子在于穷。只有发展富民产业,才能治穷、治乱。可怎么致富呢?张敬云一直在思索。一天,他走到村南荒废的河渠边,看到有人在岸边栽树,心里灵光一闪:能不能把闲置的河渠利用起来?他把想法跟几位村干部说了说,大家一致赞同。
随后,张敬云购置了3600棵杨树苗,带领党员、干部在河渠边种下。没想到,第二年就有几家买主儿找上门,要当成种苗买走。一算账,一棵树一年涨了3块钱,3600棵树赚了1万多。张敬云喜出望外,决定发展苗木产业带领群众致富。
由于河渠地面积有限,张敬云又盯上了村里闲置的宅基地和村周围窑坑。从治理空心村入手,按照“框死村界、一户一宅、超占收回、宅田挂钩、股份运作”的治理思路,拆除并收回闲置宅基地176片,填平村边20多座窑坑,造地200多亩,村干部每人认领500棵树苗,植树14500棵。村民也纷纷行动起来,首期种树3万余棵。
没过几年,村庄四周、房前屋后、沟渠路边全部覆盖上了绿荫,苗木种植面积达到了800多亩,既美观了村貌,又获得了经济效益。
规模经营壮产业
闲置土地生了金,小弟八村不再满足于零散的植树经营,开始走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张敬云在山东、保定等地考察时发现,建苗圃、卖种苗能获取更大收益,于是成立了振兴园艺苗木公司,带领全村党员在集体土地上建起了120亩苗圃种植基地。这些苗木主要销往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供不应求。
近几年,该村还通过土地流转扩大苗木种植面积,村民不仅能领到高于市场价的土地租金,青壮年还可到外地稳定务工。目前,该村长期在外打工的青壮年达400多人,每年劳务总收入近1000万元。
如今,小弟八村的苗圃种植基地已发展到近千亩,培育苗木36种,引进黄金槐、蜀桧、无球法桐、雪松等观赏树30种。同时,发展片林700亩、林网500亩,共植树16万棵,人均140棵。2008年,上千株黄金槐、毛白杨、金丝柳等树种走进了北京奥运场馆。
乡村旅游富农家
2010年以来,仅苗木产业一项,村集体年收入240多万元。小弟八村有了经济实力后,先后投资630余万元,硬化街道、环村路、田间道路28公里,建成了联办小学、标准化幼儿园、卫生所和幸福养老院。同时投资30多万元建设了文体活动室、健身房、图书室,并利用农科教联盟基站,采取现场授课、网络互动、空中课堂等多种形式加强新农民培训。
除用于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外,该村以每户补助2万元的标准鼓励村民统一建设新民居。两层别墅式新民居,功能齐全、结构合理、样式新颖,使群众居住条件发生了质的飞跃。
目前,小弟八村又发展了570亩果树。“通过发展采摘游、护村河垂钓、农家乐,吸引城里人来休闲度假,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上钱。”张敬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