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神木县的高家堡和栏杆堡等镇办,感受了苗木产业发展带来的变化。
苗木种植绿县富民
在神木县乡村公路上行走,道路两旁垂柳、樟子松、侧柏等苗木错落有致,时不时还能看到路边三五成群的工人正在栽种树木。
走进神木县栏杆堡镇折家寨村、高家堡高家堡村等村庄,道路两侧成片的苗木基地,期间小鸟进进出出,顿时让人感觉生机盎然。整齐的民房、整修一新的街道,在树林环绕下显得格外清新、静谧。
“这是圆柏、侧柏、樟子松,那边是油柏、油牡丹……村里种植近十来种苗木。”折家寨村党支部副书记折文彪边走边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县里出台的多项惠农政策,同时对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支持力度让我动了心,于是我从村集体、村民手中先后转租了2000亩土地用来种植苗木。”虽然这些年来只有60多万元收入,但他显得信心十足。“我选择的这种苗木产业是长久的生态产业,目前效益不算好,但在将来,它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的。就拿油牡丹来说,3年后开花,开花后油籽可以榨油,而且这种苗木至少可以活100多年,既改善了我们这里的生存环境好,还改善了我的经济收入,是一举两得的事,将来会是纯利润。”
而记者在高家堡村苗木种植大户马引岐处了解到,他的苗木基地除了种植普通苗木之外,还种有丁香、小刺玫、景田等特殊的苗木。
马引岐现种有苗木50余亩,年收入可达20多万元。正在路边栽树的村民折根小介绍,每年在村里的苗圃打工他可以收入3.5万元,再加上土地流转费,比在外面打工强。
“如今,全国的苗木产业已迈入了全新的‘品质时代’。”神木县林业局副局长高峰介绍,神木苗木种植已形成相当大的规模,但在品质种类上仍需要进一步提升。要引进新方法、新思路,在种植模式、经营模式和市场运作等多方面全面提高,才能更好地开拓市场。
“这里有高级林业技师跟踪辅导,科研、种植、销售分工明确,这些现代化模式吸引了不少种植大户来参观学习,我县现有林业技师大概150名左右。”神木县林种站负责人杨金堂说:“在我县林业技师的指导下,我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一定的林业种植管理技术,并带动了身边的很多人对林业知识的学习,这对保护我县的林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据了解,位于神木县乔岔滩的新民林场,是目前神木县最大的苗木基地,全县苗圃面积已达1万余亩,苗木业经营业户达到1.3万余户,其中200亩以上30余家,苗木的种类也由曾经的几种发展到如今的20多种,年产值达到1.2亿元以上,带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40000余人。
造林育苗一体化实现生态和发展“双赢”
神木县从发展苗木产业之初就提出“集中连片、多出精品、百花齐放、做强产业”的思路,坚持以市场化运作为主,政府补贴奖励、苗木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政策,积极推进土地流转,鼓励苗木业向规模化发展。
今年,通过林业局的争取,县上的支持,全县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区域进行3万亩樟子松的种植绿化,为滞销的苗木种植户解决了很大一部分苗木。
“虽说,通过各方努力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但苗木一直在长,所以说这样的办法也不是长久之计。俗话说‘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下一步,我们想逐步培育农民理性化种植,适度控制苗木种植规模。推广‘造林育苗一体化’的山地苗圃种植模式,这样,不仅能绿化山坡,还能把基本农田的耕地腾出来,让基本农田发挥其根本的种粮作用。”高峰说。
据了解,在市场运作中,林业局打算下一步组建苗木信息网络,设立苗木生产和销售信息采集点,大力推广林业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现代化营销手段,形成集生产、销售、物流信息为一体的区域性苗木展销平台,进一步壮大苗木产业。
记者从神木县林业局看到一组数据:截至去年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0.2%,其中,苗木种植产业也为神木绿色崛起发挥了重要力量。
“城绿了、空气净化了,苗圃式绿化模式,除了创造经济效益外,还直接创造了生态红利。”县园林所孙艳霞介绍,神木县在全市率先通过了省级园林县城的验收,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