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腿疾受照顾,暗下决心自强回报乡邻
附海镇花塘村的马政银虽年近七十,皮肤黝黑,但看起来依然神采奕奕。
老马幼年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那时因为家中贫困,再加上当年农村医疗条件有限,父母只好依靠民间土方,老马的腿还是落下了毛病。
10岁那年,老马上了小学,看到别的小朋友蹦蹦跳跳地玩耍游戏,年幼的老马非常羡慕。小学毕业后,家里再无力供他继续升学。于是,老马16岁就扛起锄头,开始下田干活。因为腿脚不利落,所以不管再怎么努力,起早贪黑,他挣的工分也不及别人多。
村里考虑到他情况特殊,为保障他的劳动报酬,就转而安排他做理发、养蜂等一些相对不需要太依赖脚力的工作。老马对此心怀感激,从那个时候起,他便暗自下决心,一定要自强自立,以后有机会回报帮助他的乡邻。
闯事业受重创,“轴”劲成就今日“绿色银行”
上世纪70年代中,附海镇三节村有人种植花卉苗木,再加上当时国家相关政策也开始放开,老马观察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这是条致富之道。
“从1975年开始,我在自家的1.2亩自留地里尝试种花木。”原打算大展身手的老马,结果事业刚刚起步就遭遇重创。老马告诉记者,“因为当时花木种植的门槛低、销售不规范,市场相对混乱,我东拼西凑借来的15万元本金全部亏损。”
但可能是自幼身体上遭受的苦难,让老马有着一股“轴”劲儿。“我一定要振作起来。”他告诉自己。虽然遭遇失败,但他坚信,苗木种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当别人纷纷放弃转行的时候,他一直坚持着。
老马用两个月时间,跑遍北京、山东、山西、上海等地,了解市场行情。研究分析后,他觉得四季常青的松柏类前景看好。于是,立马行动赴山东林业厅购买雪松籽,返家翻地育苗。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上海、北京、太原等地的花木市场上雪松独俏,让老马大获成功。初尝甜头并没有停止脚步,他开始规划今后的发展方向,并合理扩大经营规模。
正是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不断精进的种植技术,以及那股不折不挠的“轴”劲儿,现在,老马已经在附海、桥头、观海卫三地承包土地建立花木基地,经营品种100多个,打造出了自己的“绿色银行”。
成功不忘回报,热心公益携手乡邻共同致富
老马没有光顾着独享成功的喜悦,而是想着回馈乡邻。他带动有志于发展苗木种植的本村20多农户和周边镇的农户,无偿提供技术支持,接济资金短缺,寻找销售门路,一起发展花木种植。
到了2001年,老马觉得一家一户的“单兵作战”种植销售模式不利于当地花卉产业的壮大发展,于是,他提议成立协会,来完成花木种植的转型升级,以“集团作战”来获得更大的收益。
在镇政府和其他苗农的支持下,老马成了花木协会会长。“花木病虫害防治,什么时候会出虫,该打什么药,我都会告诉协会会员,并提前采购好相关药品。”他更是自掏腰包买资料、跑市场,结合实际拿出供、产、销方案,切实解决苗木滞销、种植户收益下降等问题。
不仅如此,他还热心公益,赞助村里发展残疾人事业,中秋节出资给残疾人购买月饼等。
“因为近期市场的关系,再加上现在土地租金、人力成本各方面较前些年已明显提高,所以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效益差了不少。”老马在谈到最近苗圃的发展时说,“但是下半年我估计会有所转变,过两天就有270棵6年生的榕树要售出。要继续努力,达成设定的今年目标。”
老马还说,自己到了退休的年纪,身体各方面状态非常好,但苗圃的一些事业已经慢慢让儿子接手,“这两天,儿子和协会其他青年一起上宁波培训,去学习更多更科学的苗木种植专业知识。”他希望他的“绿色银行”在新一代手里,能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