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下面简称《规划》),明确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对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绿色、智慧、人文城市将成城市风向标。
《规划》指出,将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意味着这些地区的建设将开始“动工”,绿化建设也将向城市周边延伸。基于地区的经济限制及城市规划建设方向,笔者认为,这些地区在树种的选择上不会偏离“本土特色”、“经济”这两个根本因素。
绿化+乡愁=乡土树种
城镇尚未完全褪去乡村的影响,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有很多我们没听过,而原本极具当地特色的植物。看到这些植物,老人们想起一些往事,这些老人们的往事就组成了一个地方的社会文化,就构成了客居他乡的游子的“乡愁”。
随着城市化发展,城镇人口不断聚集,为了经济而放弃环境的现象司空见惯,工厂不断增多,高楼不断立起,而绿树不断倒下、不断消失。也无怪乎,习近平主席会发出“什么是城镇化?城镇化就是要让农村和农民享受和城市一样的(公共)服务。必须留住青山绿水,必须记住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你离开后还很想念。”这样的感慨。
乡土树种代表自然风貌、文化内涵,具有种源多、来源广、适应性强、易于成活、容易成林等优点,特别能充分反映一个地区的特色。不仅是对本地人,对入境的外来人员也是一个较强的感官冲击,以后提到某种植物就想起某个地区,就好像樱花之于日本。
当然,绿化种植也不仅仅是周围的居住环境,还有连接各地的道路,坐在车上看着两旁的景色心就暖了,因为知道快到家了。所以在行道树的选择上,也不要只顾美观去种植一些高大上的树种,而要从本土特色、景观功能、生态功能等角度多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