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慢慢开始会少问“什么品种好?”“种什么品种有前途?”这样的问题了,因为都知道机会还是多多的。行业上市公司不断增多,资本大量涌入,苗木电商平台不断增多,信息海量散发。但让人踌躇不前的是,机会太多到不知如何选择,或者不知如何实践。搞苗木的人不怕找好品种,就怕找到好品种后大家跟风一起种,最后又陷入供大于求的老循环当中去,好端端又“报废”一个优秀的品种。
前段时间,业内一直强调抱团取暖,但落到实处是怎样的呢?我们自己又将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是不是之前一种所谓的理想分工状态?其实很多人都不清楚,只是大趋势如此,于是乎嘴上也这么说。
如果说是一种分工状态,比如一个团队里面你负责这个我负责那个,个人认为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思维方式。为什么?因为世界上的植物太多了,被替代的可能性大,想要一劳永逸地培育出一种不可替代的品种,从大方面来讲是不可能的。无论是从国外引进,还是国内的常规树种,总有一天大家都会有,再值钱也变得不值钱了。但是,这种情况也是可能的,其中巧妙地利用了时间差。将这个时间差利用起来,就是苗木人未来要走的路。
如何创造出一个时间差呢?也许有不少人想到的是,率先引进一些生长速度较慢的品种。其实非也,未来真正的竞争点,是大家所研发的新品种的竞争。杭州市余杭区林业工作站站长刘军也在一次行业交流会上这么说,“只有新品种是有稀缺性的,今天看起来好还离我们比较远,现在可能还不是特别明显,但过二三年,谁先走这一步谁占有更大的市场。”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反问,这个研发出来还不是要被跟风。可以这么说,只要你有保护的意识,那跟风绝对影响不到你。这里面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别人研发的新品种,而另一个是你自己研发的新品种。你在其中享有特殊的权利——品种权,一种受保护的植物,用做亲本也要经过别人的同意,哪怕是它的派生品种也不能进行商业销售。这个保护的期限也是非常久的,木本植物一旦授权,就能保护20年。所以,苗木公司最好培育自己的品种,尤其是上市公司,一定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当然,大家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苗圃都有研发新品种的资本。难道以后的苗木行业都没散户的什么事了吗?这就是之前,笔者要讲的如何抱团了。抱团不是为了加入其中各司其职,而是学习、研究,栽种别人的苗学习经验,培育自己的苗研究新方向,看看一个好的品种能不能优中选优,从变异苗中选出更好的品种,进而做成自己的品种。选育新品种一定要重视繁育过程,因为在做大量的播种苗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很多变异。而这些变异的品种里面如果在形态或抗性上有所突破,就能申报自己的知识产权。
现在业内已经很多人在做了,比如范军科的巨紫荆、余有祥的北美冬青等等,但是能申报新品种权的却远非这些人。很多人在培育的时候发现有变异,他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些人知道也不去申报,他不明白新品种权对于育种人的重要性。
品种权的保护是全球性的,市场和利润更大,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我国这么多乡土树种需要驯化,那么多好品种还可以做二次研发,机会多多但也得争分夺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