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强调,要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绿色脱贫。南召县在成功破解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不等式中,探索出生态保护区的扶贫创新之路。
南召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南阳市饮用水水源地,山多地少、土地贫瘠、地块零散、耕种不便,山区和丘陵面积占比超过90%。该县坚守生态底线,在贫困村扶持发展花卉苗木、优质果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市场引导、资源整合等手段助农增收,扶持1万余户贫困农户从事高效种植业,走出一条百姓致富与生态保护有机统一的扶贫道路。
该县在实践中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在产业扶贫中倡导生态“福”民,把脱贫攻坚与水质保护、生态建设、环境提升有效结合起来,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培育发展苗木花卉业、林果业、中药材种植业、林下经济,引导扶持贫困户发展玉兰苗木、优质品种桃、晚秋黄梨、辛夷、山茱萸等生态产业,形成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种植、品牌化销售,带动15万名群众发展林业经济,走上致富道路。
“要想富,多种树”,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已成为南召山区无数农民的脱贫真经和致富秘诀。上世纪90年代,云阳镇唐庄村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2001年以来,该镇通过政策倾斜、典型引路、能人带动、成立合作社等措施,引导扶持群众发展优质品种桃,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成为远近闻名的林果专业村。10余年来,唐庄村共发展桃树3100亩,人均年收入净增8000元,辐射带动周边7个村种植品种桃1.3万亩。太山庙乡罗汉村种植的晚秋黄梨个头硕大、果形圆润、口感甜津,成熟季节外地客商蜂拥而至。目前,该县以太山庙乡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6个乡镇规模化种植晚秋黄梨4600亩,亩均效益1.2万元,晚秋黄梨成为当地群众的“摇钱树”。如今,“抬头林满山,花香醉乡村”的生态美景在南召县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