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这两起案件,尽管景观树遭遇的破坏程度不一样,但从事件的性质上来看,一起景观树被剥皮,一起景观树被盗,二者在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破坏绿化公共设施,性质比较恶劣,令广大群众深恶痛绝的违法行为。同时也给当地管理部门造成一定经济损失。为何各地不断上演景观树要么被剥皮要么被盗事件?有没有一个一劳永逸的防范措施?透过这些事件现象,引发了我们哪些思考?
再进一步分析这两起案件背后的作案动机,的确有些不同。景观树被剥皮的嫌疑人张某患有精神疾病,平常和痴呆的弟弟一起生活。他现在尽管已被当地警方捉获,但关于他的作案动机还在进一步调查中。而景观树被盗的这起事件,警方已介入调查中。对比之下,后者作案人显然不是社会弱势群体,而是贪图便宜、利益熏心的无德行之人。他的作案动机很明显,一个彻彻底底的盗贼,而张某已年近六旬,却还有如此精力一夜之间将600棵景观树剥皮。是谁招惹了他?他的作案动机是什么?抑或是他患有精神病,人性不健全?
张某毁树发泄的或许是一种久压在心中的怒火,倘若他人性健全,没有精神疾病。这是一个复杂的人性、心理问题。偷盗景观树的人,显然是为了利益而不惜触犯法规践踏社会公德,这反映的是一个公民道德问题。分析这些问题,难免引发人们一些思考。
这些事件的发生很多时候都带有偶然性,但偶然性的背后总存在一些必然性。这些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是无法杜绝的,只能预防和减少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除了相关管理部门加强日常防范管理外,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人们的整体道德素质都需进一步发展提升。而要提升一个国家整体的道德水平、健全人们的心性,都离不开德育和美育的大力提倡。对一个生命个体而言,德育和美育的作用和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远远超过智育和体育的。
再引起大家深思的同时,也希望警方能早日破案将那些利益熏心、践踏社会道德的人进行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