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捧泥饭碗创业种苗木
周莹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3年10月被聘为婺城区白龙桥镇郑岗山村书记助理,开始了她大学生村官生涯。计划生育、畜禽养殖、文化礼堂、垃圾分类、污水改造、居家养老……村官忙碌的工作并没消磨她最初的想法,学经济的她其实一直想自己创业。平时,周莹也会关注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信息,同龄人的成功经验更加坚定了她创业的念头。
做什么呢?既然身在农村,那就做和农业有关的项目。周莹服务的郑岗山村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为此农业也是周莹需要涉足和学习的方向。每隔一段时间,她都需要联系白龙桥镇和农科院,为郑岗山村的村民们带来种植苗木的技术,慢慢地周莹对这方面也有了兴趣。近几年,政府开始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周莹一寻思自己何不结合手上的资源也试一试家庭农场呢。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简单地说,家庭农场既不像经济合作社需要那么大的规模和投资,又不像自己单干那么没有发展前景,就是以简单的形式开展个体工商户的类型。
周莹原来以为,办个家庭农场,可以让农户抱团发展应该是很受欢迎的事。可事情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她的想象。一开始,父母并不是很赞成,觉得她一个女孩子没必要再和土地打交道,太辛苦了,几番游说,他们终于点头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周莹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最主要的是土地问题。种苗木的特性决定了土地规模一定要集中连片,这样才方便育苗、管理。为了方便苗木的管理,她选择在老家租地,但成片的地涉及好几户人家,有的村民愿意租,有的村民却不愿意,而且租金也不能统一。后来,经过多番周折,才确定了租地事项。
2014年4月,周莹注册成立了绮绿家庭农场。同月,就在承包的20多亩地里种上了桂花、金森女贞等苗木,创业生涯正式开始了。
“门外汉”成技术指导、销售能手
周莹的父母本身就是种苗木的,在她眼里,爸妈种树很简单,就是找块地、挖个坑、栽好树苗,然后就等着收获。等自己去接触了,才发现种树有很多讲究:三分种,七分养,树苗更需要后天的管护。
“很多苗木要修剪过低的细弱侧枝,及时摘除侧芽,这是一项技术活,一般人是做不来的。”周莹觉得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两眼一抹黑肯定不行。她开始自己学习种苗木技术,每天一有时间就下地,跟工人一起种苗。因为技术上是新手,还经常去附近苗木地里“取经”,学几招“伺候”苗木的绝活,碰到问题,她就到农科院问专家。爱学习的她上手很快,不出半年,已是技术方面的小专家了,最后变成了农户常来向她讨教。“多读书还是有用的,至少学东西快点。”周莹打趣地说,自打创业以来,她都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更快进入“角色”,慢慢从“大学生”、“村官”向“村里人”、“种植户”的角色转换。
周莹平时还要在管理处上班,大部分时候,是父母在帮忙看管农场。忙的时候,她就从村里招上十几个工人集中干活。种苗、除草、修剪这些活儿,她一样也没落过。和她一起干活的村里人都说:“这姑娘干起活来真拼命”。这股执着的干劲成了周莹最为让村民欣赏的地方,这个看着有些文气的姑娘硬是在一片乡村的土地上闯了出来。
采访的时候,周莹摸摸地里的红叶石楠说:“长势还不错,这个高度,下个月就可以卖了。”对于苗木的成长周莹已经稔熟于胸,而销售也是她跑的另一个重点。白龙桥镇种苗木的农户不少,苗木中介都会上门收购,销路其实不是问题。可本身就是学贸易的她总会下意识地想“自己跑销路,是不是能多卖点?”这样的想法并没有停于脑海中,为了把苗木卖出好价钱,周莹在网上比价格,做推广,没想到还真的找到了新卖家,即便对方出的价钱只是比苗木中介多了几分钱,仍旧觉得收获很大。“一棵苗几分,几万棵苗木也能多卖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