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谷歌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石展开围棋大战,李世石最终以1∶4败北。舆论也随之炸开了锅:难道人工智能机器人要干人事了?
苗圃生产虽然离人工智能尚有距离,但机械化却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当下苗圃人工费用连年上涨,倒逼从业者做出改变。这几年国内苗圃对机械化的讨论也不绝于耳,主要围绕机械与人工的性价比、“洋货”与“国货”的利弊等话题展开;一些从业者不满足于旁观,亲自“下水”研发,呈百家争鸣之势。为一较高下,今年9月21日在山东昌邑绿博会上,组委会将邀请多家国内外苗圃机械厂商,届时将上演一场苗木行业的人机大战。
机械的优势在哪?不久前笔者参观了山东一个标准化、机械化程度很高的苗圃,其负责人说,如果满负荷运作的话,一台挖树机一天可以起1000株树,不仅节省了人工费用,还能保证土球的品质和一致性。
不过,这个可观的数字下存在着许多隐性付出。该苗圃为实现机械化,前期做了很多铺垫,如深翻土壤、修建园路、培训工人、培育适合机械操作的树干与树冠等,这些看不见的功夫才是其苗圃机械化的基石。
再说考察中的另一家苗圃,圃里土地坑坑洼洼、满是石头,砂质也很重,绿友公司一名销售经理打趣说:“这个苗圃要是用起树机,换铡刀的费用可不低。”
说到底,无论什么行业追求机械化,都是一场投入与产出的博弈。该来的迟早会来,苗圃机械化其实并非机器与人的竞争,更是人与机械并驾齐驱、相互合作的成果,最终从业者能以聚变的能量放大单位生产资料的产出比。这种合作产生的能量,正是三次工业革命后,社会财富发生几何层级增长的动力。相信苗木业产值爆发也离不开这样的“革命”。
但不同于人和人的合作,人与机械的合作需要有规则、技巧与前车之鉴,这些“他山之玉石”是臆想不来的。9月,何不来昌邑亲自参与这场人机大战,思考苗圃从业者应当怎样与机械合作。
赞助商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