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绿色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共识。面对绿色发展这一国家发展战略,各行各业都需要认真思考、积极践行。其中,城市绿化如何坚持、实现、推进绿色发展?就是亟须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方面。
满目青翠,绿意盎然,美景如画,有目共睹。虽然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城市绿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城市绿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绿色发展,就应该不满足于创造绿色景观和视觉上的美丽,而是更加追求绿化更为丰富的内涵,秉持以人为本,让城市绿化上升到更高层次。
绿化发展思路的调整与坚持,会使城市绿化事半功倍,真正造福人民。
绿色发展就该多栽防霾树
降低PM2.5浓度,植树造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已是定论。所以,把绿化的“绿肺”功能发挥到极致,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PM2.5的危害。
多年科研成果表明,一些树木在吸收PM2.5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专家认定,一般来说,叶片上有茸毛、能分泌汁液、叶片粗糙的树种,吸附灰尘、降低PM2.5浓度的效果比较好,叶片光滑的树种不易于吸附灰尘等;叶片数量多、面积大的树种,吸附灰尘等比叶片数量少、面积小的树种效果更好;常绿乔木由于树叶长期存在,比落叶乔木吸附效果更好。比如,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的红豆杉,吸附PM2.5的能力相当大,还有龙柏、侧柏、油松等具有同样的生态功效。
这些科研成果弥足珍贵,在选择城市绿化的树木品种时,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优先选用那些防雾霾的树,明确树种的生态功能。
同样是植树,效果大不同。
绿色发展就该多栽保健树
面对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工业,每天生活、生产过程中都会不间断地释放出各种对人体有害气体,造成大面积污染,而许多树木包括绿色植物正是这些有害气体的克星。
在居民居住集中区,该多考虑选择能够“吃”污染物的树木。
植物学家们通过对不同植物的长期测试和研究,目前已发现几百种植物对人类具有保健功效。它们能散发很多种含有杀菌素、抗生素等化学物质的气体,这些物质通过肺部及皮肤进入人体,能够抑制和杀死原生病毒和细菌,起到防病强身的作用。
比如,喜树、三尖杉、长春花等植物散发的气体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松柏科植物枝叶散发的气体对结核病等有防治作用;樟树散发芳香性挥发油,能帮助人们祛风湿、止痛;夹竹桃对二氧化硫、氯气、烟尘等有毒有害气体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复羽叶栾树抗风、抗大气污染,还是不错的观赏树种……
同时,在绿化树种的选择上,要逐渐淘汰“飘絮”的杨树、柳树等,防止居民区的树木飘絮影响老百姓的健康。
把具有保健功能的植物合理配置成群落,形成局部森林小气候,就可形成祛病强身的保健生态社区,顺应人们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时尚,发挥绿色植物特有的生态功能。
绿色发展就该多栽耐踩草坪
在国内各地,凡见到公共草地,几乎都有“禁令牌”陪伴左右,上书:“不得践踏”。
其实,草坪是植物界中最容易和人亲近的植物群落,是公共消费品,应该告别“不许踩踏”的限制。
还原草坪的实用性,最关键的问题是,在绿化指导思想上,应该确立绿化的目的不是营造“花瓶”,而是给市民营造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另外,应该坚持科学性,因地制宜选择耐踩踏的草种,建“步入式草坪”,像国外的绿地一样可坐、可卧,甚至可以在草坪上野餐、晒太阳,还市民一个亲近大自然的乐园。公共草坪向市民开放,最难过的一道坎,恐怕是担心草坪对市民开放会增加维护的难度,也会增加维护成本。
其实,对可能产生的公共开支,应该是不难解决的。话说回来,我们的城市不是要以人为本吗?还真没听说过,有哪一个以人为本的都市,到处都在草坪上挂着不能踩踏的标签。
城市绿化成功破题绿色发展,是一次了不起的实践。坚持绿色发展,既可以达到最佳的绿化效果,更可能实现绿化品质的提升。
在新一轮全民绿化大潮涌来之时,让我们都积极投身这个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