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由于林业具有基础性、弱质性等特征,以及长期受各种发展要素的制约,浙江山区经济发展仍普遍低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是全省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强省必须强林。浙江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具体实践,是强林的重要推动力。
浙江林业针对林区资源禀赋,围绕服务主导产业、生产实践和林农增收,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总结研创出铁皮石斛仿生栽培、薄壳山核桃高效生态栽培等十大模式,推动主导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科技创新与生产实践结合,制定“套餐化”和“菜单式”技术方案,使林业实用技术接地气;组织实施“一亩山万元钱”模式推广3年行动,并将其纳入省、市政府年度相关目标责任制考核。
浙江省林业厅厅长林云举表示,山区发展空间广阔,科技富民潜力巨大,这一行动可以让山区林农尽快掌握致富的“金钥匙”,为助推现代林业经济发展和“两美”浙江建设奠定根基。
乐清市是行动的有力践行者,近年来,积极推广“一亩山万元钱”模式,把铁皮石斛产业作为发展林业生物产业的重点,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等扶持力度,目前全市已种植铁皮石斛1200亩,尤其是种苗高效繁育、林下生态栽培、规范化种植等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
在乐清,不止林农的种植热情高涨,颇具创新能力的企业也跃跃欲试。其中,东亚石斛开发有限公司突破了铁皮石斛单一依赖恒温培育的瓶颈,种子得以在自然环境下萌芽;雁荡山康来铁皮石斛专业合作社创新树下附植、岩穴栽植、林下盆植的立体栽培模式,保持了铁皮石斛野生的纯正品质;灵岩铁皮石斛专业合作社探索了崖壁仿生种植方式,扩张了种植范围。
据浙江省林业厅统计,去年全省推广十大模式种植面积达22.5万亩,总产值为26.6亿元,增收11.2亿元,“一亩山万元钱”的目标正处处显现。其中,重点山区县50%以上的林农增收来自林业。
织好“三张网”,构建推广示范体系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最大的绿色经济体,关乎全民福祉。
然而,我国当前的林业经营主体多为独立、零散的小农家庭,不仅生产方式有别于组织化、专业化的工业生产,林农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也有别于产业工人的整齐划一。因此,林业科技的转化和推广尤为艰难。
浙江是如何将“一亩山万元钱”的模式广植于山区的呢?如何让林农快速看得懂、学得会、干得成呢?
林云举介绍,浙江的秘诀就是织好“三张网”,构建科技推广体系。
织好推广队伍网。建立省、县、乡、村4级联动的林技推广网络;成功开发并运用“互联网+”林技通服务平台;通过聘用首席林技推广专家、派遣林业科技特派员、组建农民讲师团等形式,架起专家与农民之间的桥梁,解决十大模式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