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因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物种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保护生物遗传资源及其多样性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对遗传多样性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建设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
记者:最近国内组织了几次专题活动,从南阳、上海、杭州、北京再到滨州,内容都是围绕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展开的。记者注意到,这些活动的主办方都是“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这是一个怎样的平台,运行情况如何◇
郑勇奇: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是包含林木、竹藤、花卉等多年生植物的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与共享服务体系。该平台始建于2003年,2011年11月成为科技部、财政部共同认定的23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之一,由国家林业局主管,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负责运行,管理办公室设在林业所。
建设这个平台就是要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林木种质资源采用统一标准进行整理整合,对分散资源实行一体化管理,将种质资源的保护、保存与创新利用有机结合,打破行业间、部门间和机构间的种质资源信息与实物共享利用障碍,按照科技部的“整合、共享、完善、提高”原则,对林木种质资源信息、实物、技术和设施实行全面开放、共享,并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支撑,从而实现“保护遗传资源,促进共享利用”的目标。
截至2015年底,平台共整合204科、866属、2256种共计7.5万份标准化林木种质资源,包括用材树种、经济树种、生态树种、珍稀濒危树种、木本花卉、竹、藤等林木种类,基本涵盖了我国林木种质资源的主要范围。
另外还建成平台门户网站“中国林木遗传资源网”,重点建设了树种数据库、种质资源数据库以及林业植物新品种数据库等,实现了种质资源数据管理与相关信息收集、汇总、整理与发布功能,目前通过网站已实现了7万份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的共享。
特别要说明的是,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已由早期的单纯收集保存转型为保护、保存、评价和利用相结合的综合发展模式。你所感觉到的平台活跃正是我们转型要做的工作,通过建立林木遗传资源技术标准体系和不断地推介与需求对接的活动,促进林木遗传资源及相关信息和技术的共享利用。
记者:有了这个平台,是不是做育种的人以后不用再到处收集资源,通过平台就能找到需要的材料?对此,平台又将提供哪些服务?
郑勇奇:这正是我们平台提供的常规服务。实际上,平台自2011年启动运行后,不仅提供常规的林木种质资源和技术服务,还组织开展了300余项专题和联合专题服务,如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生态环境建设、西南及武陵山区特色经济树种种质资源利用、林木种苗企业科技创新等,在生态环境建设、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企业创新等方面做好服务。
当今世界种苗贸易中,品种权日趋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林木遗传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和基础资源,是开展育种工作的前提。当前,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普遍执行的是“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91年文本,对于中国来讲,加入1991年文本是迟早的事情,实际上,《种子法》的修订已经突破了1978年文本。
为弥补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不足,激励新品种培育,切实保护初始品种育种人的利益,1991年文本设立了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制度,将育种人权利范围延伸至实质性派生品种和收获材料。按照1991年文本规定,实质性派生品种在商业开发上需要初始品种权人的授权。
目前,国内很多科研院所和企业选育新品种都是在引进国外新品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对我国新品种的商业性开发是极其不利的。要扭转这一局面,就要利用我们的种质资源优势进行原创育种,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
按照育种方式,利用突变和遗传工程培育出的新品种往往是实质派生品种,而杂交育种和从野生资源选育出的新品种基本是原创品种。杂交育种虽然慢,但基础打好了,后面会越来越快。棕榈园林的四季茶花育种就是很好的案例,对国内原创育种工作是极大的鼓舞。
我国林木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却缺少全方位的资源保护制度。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生物技术公司进入我国加紧实施其开发资源的“海外战略”,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生物遗传资源,直接或改头换面申请和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形成了一种新形势的资源掠夺。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的建立,一方面要摸清我们的遗传资源家底,做好保护工作;另一方面就是支持国内育种者以攻为守,利用好资源优势进行原创育种。
记者:有些民营企业认为,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是国家建设的平台,他们搭不上车,如何激发民营企业的积极性,鼓励其积极参与平台建设与利用?
郑勇奇: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不管是国有企业、科研院所,还是民营企业,都是有机会参与建设与利用。目前参加平台建设的63家单位包括科研、管理、教学、生产等机构,的确主要是国有企业,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单位原本就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在收集资源方面更有便利,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这些种质资源的安全性,民营企业的苗圃土地都是有租赁年限的,很难保证收集到的种质资源未来能够得到妥善保存。
当然,我们也在探索其中的可能性。事实上,已经有企业积极参与到平台建设之中。如在滨州中喜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基地内已建立新品种种质资源基地、滨州一逸林业有限公司在河北海兴农场兴建了柳树资源圃。此外,江苏的苏北花卉、河南的名品彩叶、内蒙古的和盛生态、江西的齐云山等大型种苗企业都与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从多方面获得平台的技术支撑与服务。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更重要的是实现资源和技术的需求对接功能,我们希望平台上既有拥有资源和提供资源的科研院所,也有使用和开发资源的企业。在这个平台上,产学研各方能顺利对接,让科研成果转化变得更为顺畅。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即使受条件所限不能参与资源的保存工作,也完全可利用平台的便利条件对其中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比如面对当前盐碱、干旱、滩涂等困难立地的绿化问题,平台上有相关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科研数据。作为生产企业,这些科研成果都可以使用,无需再开展前期资源调查工作。这样的便车不也很好吗?关键是企业要有意愿到平台寻找合作。
今年,我们的平台曾参与“阜平大枣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这是一个平台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案例。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运用平台保存的枣树资源,为当地提供了抗裂果、抗缩果病的新品种3个,并通过技术培训在当地发展了新品种1000亩,解决了阜平县枣树生产中品种单一、枣农栽培管理技术水平较低和产业化科技含量低的问题,推进了当地大枣无公害化和标准化生产以及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了依靠科技、富民强县的目标。
这个平台是开放共享的,优势就是有资源有技术。如果你有资源,欢迎来对接;如果你有需求,也希望你能给我们提供服务的机会。
赞助商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