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在花卉迎来销售黄金档期之际,笔者走访了上海、杭州、合肥等几个城市的鲜切花批发市场、花店和部分知名电商的理货仓。
距第一次系统考察华东花卉市场已有十余载,市场还是那个市场,但商户的经营思路、购货渠道、销售品种等却已大不相同,同城花店与二级批发市场的关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将考察情况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老城区花卉市场或面临改建升级,或因交通、购物环境等因素迁移。安徽合肥与国内很多二三线城市一样,花卉市场发展处于转折阶段,伴随着市民对花卉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花卉市场的发展欣欣向荣。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首先,入驻市场的商铺经营者大多是其他领域转行而来,他们热爱花花草草,看好花卉产品市场前景,但对花卉产业现状了解不够,尤其是对货源情况不熟悉。“我们的产品多从福建或广东购买。听说云南有很多花卉,但没去过,很想去参观考察一下基地。”说起货品采购,合肥周谷堆花市王老板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其次,经营的产品种类单一,以观叶盆栽和绿植为主,盆栽月季、大花蕙兰等新产品或应节性产品较少。最后,市场内产品同质化明显,产品质量中下偏多,高档产品稀少。
上海是国内花卉消费市场的中心,这里聚集了上千家鲜花批发商,有大批国内顶级花艺师及花店,为大众提供各类优质花艺产品和服务。十几年前,笔者考察上海鲜花批发市场时最大的感受是:原来,云南的好花在上海!以上海曹家渡花卉市场为例,那时市场里的花材说不上琳琅满目,但花艺产品繁多,有捧花、花篮等成品,也有众多造型精美、创意独特的花艺作品。如今,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花材品种丰富是上海花卉市场最明显的特点之一。走进曹家渡花市,狭窄的过道两侧满是立体放置的各类鲜花,除切花月季、百合、康乃馨、非洲菊等传统花材外,帝王花、牡丹、向日葵等新品花材也随处可见,甚至还有一些在斗南花卉市场上也较少见到的品种,如四季山茶、嘉兰等。其次,各家批发商的花量较以前翻倍增长,每家店铺都有立体货架,空间利用最大化。从昆明等产地发往上海曹家渡或恒盛花市的鲜花,到货的第二天,便会整齐地堆放在这些立体货架上。再次,产地批发价与销地批发价差距缩小。以切花月季为例,五六年前,二次批发价是产地价的1至2倍,而花店零售价是产地的3至5倍,甚至10倍。目前,前者两个价格的差距越来越小,除去运输、损耗等费用,差额仅有50%左右。这与电商发展、终端购货渠道增多,以及产销信息对称又透明有着极大的关系。
薄利多销成为业界共识,提升服务水平和增加产品附加值是大家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采购优质产品和寻求新奇特产品成为业界的关注焦点。最后,货源地增多,对于百合、非洲菊、菊花来讲,云南不再是唯一的货源地,尤其是百合的供货霸主地位已被辽宁、福建、宁夏等地弱化。
自2012年起,上海、广州、杭州等地一些有实力、资本雄厚的企业开始涉足花卉贸易领域,他们借助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及互联网购物群体发展壮大,携巨资大踏步开展鲜花B2C、C2C销售,先后涌现了爱尚、宜花、花+等知名花卉电商。目前,这些电商在国内主要城市都有鲜切花集货中心,在产地有大规模采购团队,他们的处理车间规范有序,运输高效快捷。
据初步了解,入住斗南花卉市场的电商目前有13家,这些电商每天跑遍产区各个角落,从产地采购的鲜切花会第一时间包装、处理、发货,24小时内批量抵达终端集货中心。在某电商位于上海的集货中心内,记者看到,从昆明采购的鲜花于运输当日晚10点抵达仓库,电商平台12点起停止交易。从上海交易平台上得知,该公司上海地区长期活跃的客户过万,淡季每天订单量超过5000扎,约合10万枝。每天早晨5点前,大约有50辆至100辆运输车奔波于城区花店之间,这些产品可在上午全部抵达客户手中,按时按量,服务周到。
在上海花锦坊、利民花店、奇馨花坊等花店,记者了解到,这些花店客户有的以传统方式购花,有的则通过网上订购。花店货源采购途径大约有3种:一是从当地批发市场购买,这部分产品只是补充性采购,占总货量的20%至30%(以前几乎为100%);二是网络订货,批发商送货上门,早上六七点钟就能收到,采购量占总货量的50%以上。第三种是近年兴起的B2B电商专供,每天早上有流动送货车,送花车辆在门口停留,要什么挑选什么,不用订购,按需临时购买。
“我们出门基本不带现金,吃饭、住宿、乘车等一切生活开支,都是或淘宝支付,就连农贸市场门口卖菜的大爷,菜篮子里都有二维码!”这是现代年轻人生活、购物的现状。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花店和花卉经营者的认知,花卉电商的兴起就是这一改变使然。从目前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电商已成为终端供货主力,其发展给传统批发市场带来了巨大挑战
距第一次系统考察华东花卉市场已有十余载,市场还是那个市场,但商户的经营思路、购货渠道、销售品种等却已大不相同,同城花店与二级批发市场的关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将考察情况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二三线城市潜力巨大
老城区花卉市场或面临改建升级,或因交通、购物环境等因素迁移。安徽合肥与国内很多二三线城市一样,花卉市场发展处于转折阶段,伴随着市民对花卉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花卉市场的发展欣欣向荣。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首先,入驻市场的商铺经营者大多是其他领域转行而来,他们热爱花花草草,看好花卉产品市场前景,但对花卉产业现状了解不够,尤其是对货源情况不熟悉。“我们的产品多从福建或广东购买。听说云南有很多花卉,但没去过,很想去参观考察一下基地。”说起货品采购,合肥周谷堆花市王老板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其次,经营的产品种类单一,以观叶盆栽和绿植为主,盆栽月季、大花蕙兰等新产品或应节性产品较少。最后,市场内产品同质化明显,产品质量中下偏多,高档产品稀少。
上海花市变化多端
上海是国内花卉消费市场的中心,这里聚集了上千家鲜花批发商,有大批国内顶级花艺师及花店,为大众提供各类优质花艺产品和服务。十几年前,笔者考察上海鲜花批发市场时最大的感受是:原来,云南的好花在上海!以上海曹家渡花卉市场为例,那时市场里的花材说不上琳琅满目,但花艺产品繁多,有捧花、花篮等成品,也有众多造型精美、创意独特的花艺作品。如今,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花材品种丰富是上海花卉市场最明显的特点之一。走进曹家渡花市,狭窄的过道两侧满是立体放置的各类鲜花,除切花月季、百合、康乃馨、非洲菊等传统花材外,帝王花、牡丹、向日葵等新品花材也随处可见,甚至还有一些在斗南花卉市场上也较少见到的品种,如四季山茶、嘉兰等。其次,各家批发商的花量较以前翻倍增长,每家店铺都有立体货架,空间利用最大化。从昆明等产地发往上海曹家渡或恒盛花市的鲜花,到货的第二天,便会整齐地堆放在这些立体货架上。再次,产地批发价与销地批发价差距缩小。以切花月季为例,五六年前,二次批发价是产地价的1至2倍,而花店零售价是产地的3至5倍,甚至10倍。目前,前者两个价格的差距越来越小,除去运输、损耗等费用,差额仅有50%左右。这与电商发展、终端购货渠道增多,以及产销信息对称又透明有着极大的关系。
薄利多销成为业界共识,提升服务水平和增加产品附加值是大家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采购优质产品和寻求新奇特产品成为业界的关注焦点。最后,货源地增多,对于百合、非洲菊、菊花来讲,云南不再是唯一的货源地,尤其是百合的供货霸主地位已被辽宁、福建、宁夏等地弱化。
电商成为终端主力
自2012年起,上海、广州、杭州等地一些有实力、资本雄厚的企业开始涉足花卉贸易领域,他们借助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及互联网购物群体发展壮大,携巨资大踏步开展鲜花B2C、C2C销售,先后涌现了爱尚、宜花、花+等知名花卉电商。目前,这些电商在国内主要城市都有鲜切花集货中心,在产地有大规模采购团队,他们的处理车间规范有序,运输高效快捷。
据初步了解,入住斗南花卉市场的电商目前有13家,这些电商每天跑遍产区各个角落,从产地采购的鲜切花会第一时间包装、处理、发货,24小时内批量抵达终端集货中心。在某电商位于上海的集货中心内,记者看到,从昆明采购的鲜花于运输当日晚10点抵达仓库,电商平台12点起停止交易。从上海交易平台上得知,该公司上海地区长期活跃的客户过万,淡季每天订单量超过5000扎,约合10万枝。每天早晨5点前,大约有50辆至100辆运输车奔波于城区花店之间,这些产品可在上午全部抵达客户手中,按时按量,服务周到。
花店采购渠道增多
在上海花锦坊、利民花店、奇馨花坊等花店,记者了解到,这些花店客户有的以传统方式购花,有的则通过网上订购。花店货源采购途径大约有3种:一是从当地批发市场购买,这部分产品只是补充性采购,占总货量的20%至30%(以前几乎为100%);二是网络订货,批发商送货上门,早上六七点钟就能收到,采购量占总货量的50%以上。第三种是近年兴起的B2B电商专供,每天早上有流动送货车,送花车辆在门口停留,要什么挑选什么,不用订购,按需临时购买。
“我们出门基本不带现金,吃饭、住宿、乘车等一切生活开支,都是或淘宝支付,就连农贸市场门口卖菜的大爷,菜篮子里都有二维码!”这是现代年轻人生活、购物的现状。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花店和花卉经营者的认知,花卉电商的兴起就是这一改变使然。从目前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电商已成为终端供货主力,其发展给传统批发市场带来了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