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亿元集中砸向市场
为了让颜值迅速恢复,迎接金砖会议,厦门真是用了洪荒之力。台风过境一个月后,《厦门市“莫兰蒂”台风灾后园林绿化抢险救灾重建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就出炉了。按照方案,到2017年9月金砖会议召开前,将投入14.5亿元完成“三线四片”范围内重点项目35个,以及重要门户、活动场所、路段、城市客厅的其他重点项目43个。另外,还将实施一般项目47个,截至2018年厦门绿化提升重建项目投资将达15.2亿元。
厦门现在就像一个大工地,各类工程都在赶进度,争取6月30日前完工,春节期间很多工地都没停工,苗木调运频繁。据厦门市山都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邱伟平介绍,为确保施工效果,工程对苗木品质要求非常高,全冠的开花大乔木、彩叶亚乔木、地被以及球类植物的需求在放量,尤其是全冠的开花大乔木非常紧俏,造成福建地区好苗难求的状态。
引导苗市健康发展
回顾2016年苗市变化,福建省花协苗木分会副会长池凌靖感触最深:“以前工程用苗是越大越好,现在胸径40厘米至50厘米的香樟卖不动了,而胸径15厘米至20厘米的香樟全冠移植苗却脱销了。城市绿化建设画风变了,对苗市的健康发展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这些规格苗都是苗圃苗,成活率高、成本低、效果好,苗企不再琢磨山苗资源,而是脚踏实地育苗,让行业发展走向正轨。”
福建苗木主要产区在漳州,为迎合市场需求,当地苗木培育容器化率已超过50%。漳州市花协会长朱江兴告诉记者,当地经营能力强的老牌龙头企业以及交通方便的苗圃普遍采用容器化栽培,而地处偏远地区、水电设施不完善的苗区主要培育地栽苗,但这些地栽苗很少流入终端市场,主要是被大户收购上容器或二次假植后再出售。
福建地区一年四季都可施工,受季节影响不大,容器苗及全冠苗已是当地种植的普遍要求,尤其是高温季需求必须是容器苗。以前主要是房地产项目有这种要求,如今市政项目对苗木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也普遍使用容器苗或假植苗。同时,福建漳州的很多大型苗圃都采用标准化容器苗栽植模式,安装了滴灌或喷灌设施,苗圃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这都是非常可喜的变化。
棕榈植物需求增长
受困于病虫害的问题,近十年来棕榈科植物都不受工程方欢迎,但台风过后其良好的抗风性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它们。棕榈科植物在沿海地带的应用已形成行业共识,厦门灾后重建就给予了棕榈科植物充分的重视。2016年下半年,棕榈科植物需求明显增长,其低迷行情有一定改善,终于从低谷迎来了回升的机会。
不过,鉴于棕榈科植物病虫害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人们对其应用仍心存芥蒂,更多关注的是抗病性强的树种。其中中东海枣、大王椰子、高干蒲葵、美丽针葵及狐尾椰子比较受欢迎。中东海枣因树干漂亮、抗性强近些年一直占据着棕榈植物应用的主力位置,很多苗圃大量存货,3米高的地苗2015年价格曾跌至每株500元至600元,移栽苗1200元至1300元,现在价格回暖,地苗每株800元至900元,移栽苗1500元。狐尾椰子、大王椰子、高干蒲葵及美丽针葵目前存圃量尚少,苗木业者不妨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