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哥,听说你又卖苗了,赶快请大伙儿吃个饭啊!”在铁岭开原市下肥镇枪杆峪村,村党支部书记戴连付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四哥”。日前,他去年扦插的60万株黑果花楸苗一下子卖了30万元,左邻右舍、乡里乡亲纷纷给他发来、打来,让他请客。
如今在扦插苗木上取得的成功,对戴连付来说,可谓来之不易。回想在苗木这行儿摸爬滚打的20多年,他有过沮丧,也有过后悔,最深的体会就是“贵在坚持”。
戴连付是土生土长的枪杆峪村人,枪杆峪村依山傍水,与“彩色苗木第一镇”靠山镇接壤,是繁育苗木的好地方。早在1992年,戴连付就看到了扦插苗木的优势,在靠山镇学习了新技术,回到家里,接连种植了3年东北连翘、红花王子等品种的苗木。“那时候,老百姓大多种玉米,不认苗木。特别是当时我种的苗木不成规模,销路不好找,几年下来,不仅没挣到钱,还赔了不少。村里人因此更不看好苗木产业,甚至觉得我也是个不靠谱的人。”说到这里戴连付一脸的苦笑。
接下来的几年,戴连付也跟大家一样种植了玉米。1997年,他将目光转向观赏苗木——水蜡,但连着两年,8亩水蜡种在地里,一棵也没卖出去。没有收入,还耽误了种植其他作物,他一咬牙,狠下心来,将地里的水蜡全部拔掉,再次种上了玉米。
2001年,戴连付当选村委会主任。他告诉记者:“那些年,我一直看好苗木产业。当了村主任后,眼看别的村老百姓都富了,我们村还在种玉米。一亩地净收入只有200多元,白白浪费了村里适合苗木生长的地,心里特别着急。”
2002年,和枪杆峪村相邻的靠山镇苗木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全镇人靠种植苗木走上了致富路。戴连付又拿出3亩地,种了1万余株紫叶风香果等苗木。当年每亩地为他带来3000多元的净利润,是种植玉米的10倍。这一次成功,让他信心倍增,想着外出买苗成本太高,他又捡起了当年学的扦插技术,在家里搞起了扦插。
戴连付告诉记者:“扦插是个辛苦活儿,温度、湿度一点也马虎不得。我和老伴每天都凌晨3点多起来,剪枝、掀棚、放水,一直忙到早晨8点多,太阳上来了,天儿热得不行,还得看好温度计,适时给苗木浇水降温,每一批扦插苗,都得忙一个多月,才能看到成活的迹象。”
事实最有说服力,看他成功后,村里人逐渐改变了对种植苗木的看法,不少人想跟着他干,他就免费给大家当起了“指导员”,教大家扦插技术,帮大家节约成本。“别说我是村干部,有带领大家致富的责任,就是普通群众,也不能放着现成的技术不告诉大家,让大家走弯路自己去摸索。再说当年我在产业不成规模上吃过亏,所以我明白大家抱团发展,把产业做大才行。”戴连付说。
在戴连付的带领下,2002年到2005年,枪杆峪村种植苗木的村民多了起来,还出现了10余个苗木经纪人,帮大家跑市场、找销路。55岁的袁忠杰是一名苗木经纪人,如今他不仅有农艺师的资质,还在村里成立了一个苗木花卉合作社。2011年,戴连付当选为枪杆峪村党支部书记。每年他都会跟村里的经纪人一起,到山东、北京、沈阳、长春等地参加展销会,为村苗木产业做宣传的同时,也考察适合在当地种植、扦插的新品种。仅有429户的枪杆峪村,如今200多户种植、扦插苗木,而且数量还在逐年递增。这里的苗木已经在全国各地打开了市场,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名气越来越响。
建档立卡贫困户代革精今年在戴连付的鼓励下,种了1亩半的黄刺梅,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6毛一株的苗,我买了7000株,算上人工,成本差不多是5000元。就算成活率只有一半,剩下3500株,等到明年4元一株,也能卖到14000元,比种10亩玉米的收入还高。书记让我多种点,我胆小,家里也困难,怕赔!今年如果种得好,明年我就多种些。”
在戴连付的苗圃里,他告诉记者:“扦插苗木选好品种很重要,越新奇、越稀有的品种,越能卖上价。今年我扦插了80万株黑果花楸,估计能卖上好价钱。去年试种的黑枸杞失败了,我还要出去学习技术,这项扦插如果成功,我们村就又多了一个致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