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1999年)中,滨指水边。《新华汉语词典》(2004年)中滨的意思是:水边,靠近水的地方。360百科滨水,一般指同海、湖、江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滨水花境其地理特征是滨水,而其植物造景的表观形色是花境。因此,如果要给滨水花境下定义的话,滨水花境是指在滨水这个特定的地带营造的花境。
滨水的生境特点
滨水作为一种特殊的地带,其生境较为复杂多变,在花境营造中需要注意的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水位波动 滨水花镜营建地邻近水域,汛期水体水位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甚至造成短时间的局部水淹。枯水期水位有可能大幅度下降,造成地下水位同期下降,土壤缺水,甚至严重干旱。
可以用一句俗话来概括滨水地带的水份因子:“旱来旱死,涝来涝死”。这样给植物种类选择和营建及养护带来一定困难。
2.浪蚀影响 滨水地带受波浪影响较大。影响程度和坡向、水面大小以及水际线工程处理有关。如自然坡面落水,易因长期浪蚀影响坡度和水际线邻近的土壤。导致水位线以上部位土壤消减坡度变大,水位线以下部位土壤增加坡度变小。
3.温度日较差多变 滨水地带光照因子复杂,有的地带上层有乔木覆盖,有的地带上层没有乔木。如无上层乔灌木覆盖,气温的日较差较大,光照也因水面反射光会加强,主要表现在中午高温时间较长,易造成日灼。当然因坡向、坡位不同而异。如有上层乔灌木覆盖,则情况又不一样。
4.地下水位高 滨水地带的地下水位不低于水面多少,有的甚至只有十几厘米,在植物种类选择和施工作业养护过程中都需要注意。
种植前处理
1.微地形处理 主要涉及岸线处理。根据岸坡变化,形造出变化多样的自然岸线。通过岸线多样性,为滨水花境景观的变化多样打好基础。
2.消浪处理 为了减少波浪对岸线和土壤的侵蚀影响,确保滨水花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对一些波浪较大的岸线和水域需进行消浪处理。
在设计时要考虑水域是否行船、船只马力等,消浪工程措施要在设计时一并考虑。根据波浪大小而采用不同的消浪方法,主要有松木桩、叠石、消浪钵、消浪毯等措施。
3.种植土 从以上介绍的滨水生境特点可知,滨水生境较为恶劣,同时这个地带又担负着要拦截土壤地表径流所带来的营养物和有毒物的功能。
因此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力高,这样有助于拦截营养物和有毒物。同时花境定植后,也有助于迅速恢复,尽早发挥生态功能,稍微改善生境条件,更有利于植物生长,提高花境景观质量。所以,对土壤不符合要求的,应予以改良。
4.水位控制 滨水地带水位上升下降对滨水花境营造养护极为不利,因此,在种植前最好能采用工程措施达到可以控制水位。
植物种植选择
1.根据生境要求 根据滨水生境特点,选择植物种类需要满足以下特点:既耐水湿,又耐旱、耐瘠薄,抗病性强的植物种类。可以选用耐水湿、湿生和一些挺水植物。
2.景观要求 选择植物时,宜选择侵占性不强、与项目水面景观和岸上景观相协调的种类。根据以上要求,建议考虑如下种类:千屈菜、玫红木槿、美人蕉、黄菖蒲、凤尾竹、蒲苇、花叶芦竹、细叶芒、玉簪、落新妇、卡开芦、翠芦莉、萱草、蜘蛛兰、姜花、荚果蕨、马蔺、玉带草、香菇草、菖蒲、路易斯安那鸢尾、日本花菖蒲、旱伞草、狄三白草、薏苡、芦苇、荭草、野荞麦、大叶蚁塔、赤胫散等。
配置
采用一般花境配置的手法,花境设计和植物配置时要考虑陆生景观植物,同时也要兼顾水域的水生植物景观,肩负着水体和岸上两个区域景观的过渡,要达到自然有机的过渡,使水域景观和岸上景观融合,避免裙边装饰。
施工特点
1.施工关键 在地形营造时要做到岸线多变、流畅、坡度大小不一,形式多变自然的岸线,这是滨水花境成功的关键。
2.安全要特别注意 滨水位于水边,无论水的深浅都要特别注意人身安全,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50厘米至60厘米的水深都可能是致命的。尤其是夏季施工作业时,气温高,切忌直接下水游泳洗澡。
3.水位线控制 滨水花境与其他花境相比,在设计时要注意等高线。滨水花境在施工作业放样时,如水体尚未蓄水,就要先行放出常水位线,并把它们作为控制线,否则容易把滨水花境变成水生花境。要特别重点强调常水位线,这是滨水花境的生命线。
4.要注意水土保持 水域景观目前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业时要注意可能导致的水土流失。同时,忌将树根、石块等垃圾扔到水体中。
养护
小心肥料管理,尽可能少施农药化肥,若迫不得已使用时,尽可能减少对水体的污染。由于相邻水体,农药化肥可通过径流、渗流入水体,污染水体。如农药喷施时候喷入水体,则后果更为严重。
由于水体的流动性传播,农药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大范围扩散,毒害水生生物。
经济指标
滨水花境施工作业往往由于交通条件较差,水边安全作业管理、种植土要求偏高,施肥施药管理等原因,会造成施工作业成本偏高,这也应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