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坐落于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区内,西侧距离天津大学新校区约1公里,南侧距离南开大学新校区约0.6公里,是教育园中部生态绿廊。该项目水面积35.6万平方米,占44.2%,绿化面积39.8万平方米,占49.4%,含人工岛5座、管理用房7座,并用3座景观桥和5.1万平方米(占比6.4%)的道路铺装连通。绿化栽植苗木总计约30万株,其中乔木35种5.5万株,灌木24种8.5株,水生植物8种3.1万平方米,地被25种12.4万平方米;草坪17.5万平方米,其中乡土树种占比达到92%。
三大方案解决实际困难
区域内原貌为海河故道,河流水系遍布,地势低洼,土壤盐碱化程度高,土壤全盐含量平均为0.7%,最高为0.9%,土壤pH值平均为8.3,最高为8.8,植被覆盖以盐地碱蓬为主,间断性片生芦苇,木本植物只有少量柽柳。针对该项目面积大、河流多、道路少、盐渍化高、土方量大等实际困难,创世生态项目团队有针对性地在施工组织方面提出了三项重点解决方案。
土方工程 根据图纸精确计算各部位土方的盈亏情况,结合园区路网设计,合理规划土方平衡倒运方案,利用设计的路网铺设土方倒运渣土路,减少了土方倒运距离,避免了土方二次倒运,同时为园区道路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时间上将土方平衡施工安排在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3月15日,在工期的第一个冬季内完成挖湖堆山的施工。自2013年到2014年,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降雨淋洗、大水压盐、局部降盐等措施,使两年的施工准备期成为有计划、有规划自然并科学的盐碱地改良过程,为苗木栽植做好土壤物理机构和化学性质改善的准备。
盐碱土改良工程 该工程采取三个层次的盐碱土改良措施:一是工程项目内普遍利用原有的芦苇进行粉碎作为土壤改良添加物,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二是低洼处和重点地段,在土壤中添加山皮砂、草炭土等,结合自然淋溶,达到种植要求;三是单独树穴开挖后在每个树穴下打孔,灌入石硝,并在树穴内安装盲管,增加透气性,重点树穴客土栽植,保证苗木成活率。自进场开始整个项目设40个土壤检测点,每年春秋两季进行对比检测,通过改良措施,确保种植土壤达到《天津市绿化土壤标准》。
苗木栽植工程在苗木栽植顺序上,2013年地形整理完成后种植紫花苜蓿35万平方米,2013年秋季整体旋耕,2014年栽植马蔺、金银木、连翘、紫穗槐等先锋植物,配合利用淡水对整体绿地的压盐,2014年秋至2015年春大量栽植乔灌木,完成所有栽植工程。
多项技术全方位节约能源
对天津市多年积累形成的盐碱地绿化集成技术进行改良。天津市盐碱地绿化技术的核心是保持土壤的水盐动态平衡和“沟———井”连通系统,该项目只对约10%即4万平方米设置了淋水层和过滤层,铺设暗管区域仅约10万平方米,大大降低了土壤改良和传统的重盐碱地绿化集成技术的应用范围,只在关键地段应用了工程型排盐措施,对比常规盐碱地绿化工程节约地下排盐工程措施成本70%以上。
挖湖堆山不仅就地解决了土方平衡问题,而且两年自然淋洗大大节约换土成本,该项目总计客土2.5万方,比预定节约客土16万方。
用自然淋溶,先锋植物引入,进行盐碱自然降解的技术。利用河内积水对土壤进行淋洗,主要起到降低含盐量的作用,利用两个雨季的自然降水,主要降低土壤的pH值。整个过程以自然淋溶为主,节省了大量淡水资源。
应用专利技术和专有核心技术。该项目使用了《一种排水排盐系统》、《一种重盐碱地绿植种植土层排盐系统》、《一种盐碱地环保排盐系统》等14项公司专利技术;使用了树穴改良和特殊苗木栽植两项公司专有核心技术。
施工期结束后专门成立养护公司,完成该项目的准市场化养护移交,按照《天津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规程》的要求专门制定该项目的《养护操作技术要点》及《重点植物养护技术指南》,持续性开展绿地养护工作,保持绿化成果。此外与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科研团队共同开展该项目的土壤、水、植物生长、鸟类以及绿地生态效益的检测研究。通过一年的跟踪监测,目前该项目植物成活率达到98%以上,土壤持续符合《天津市绿化土壤标准》的规范,该项目中检测到鸟类47种,其中水鸟34种,总体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绿量大幅度提高。
推荐阅读:蜀桧
推荐阅读:蜀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