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盐城吹响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号角,于千里海疆之上构筑“一片林”。去年,该市新造成片林12.4万亩,改造提升15.9万亩,新增城镇绿化3650公顷,造林总量全省第一。在全省造林面积前10位的县(市、区)中,盐城占4席。盐城市领导告诉记者,弘扬塞罕坝精神,一棵接着一棵栽,一年接着一年干,今年盐城将新建成片林15万亩、改造提升15万亩,要让每一位生活在这座城市,以及走进这座城市的人都充满绿色憧憬。
绿色资本金 播种新希望
红枫林、紫薇林、香樟林……东接荷兰花海,西临梅花湾,入春后,盐城斗龙生态组团内的植树点,每天都有数万株新苗在这片新林海扎根。距离盐城中心城区20公里,斗龙生态组团是连接盐城市区与大丰城区的重要生态链。大丰区住建局副局长陆一川说:“这片3000亩的森林公园,将成为市民体验慢生活的城市绿洲。”
城市森林孕育好生态,好生态则是未来的聚宝盆。走进沈海高速、盐连高铁响水段境内,两侧宽50多米的“薄壳山核桃林带”绵延25公里。“这条生态高效的绿色景观通道,未挂果时套种农作物,年亩均收入超2000元;三五年挂果后,亩产值将达1.5万元。而响水正与中科院亚热带林科所深度合作,到时每亩预计年可增加销售产值3倍以上,整个万亩薄壳山核桃基地年可创产值近5亿元。”这笔“坚果”经济账、生态账,在响水县委书记崔爱国心里早已盘算多遍。
不空置每一寸土地,射阳定下新建4万亩成片林的目标,相比盐城市下达的1.5万亩造林指标,翻倍还拐弯;阜宁在射阳河畔遍植绿廊;滨海于光秃秃的沿海种下百里风光带;盐都推行“林长制”,数千亩新林地守护着新水源;东台打造长三角“绿色磁场”,3万亩造林面积已近尾声……盐城造林擂台上战鼓正酣,101项重点工程,目前筹集建设资金57亿元,这笔绿色资本金,正为盐城种下“青山”,换来金山。
高质量造林 “植入”创新因子
穿过射阳万亩新时代双拥林,向东几百米便是黄海海堤。“这是全省首例军地共建的万亩防护林。盐城军分区提供2500亩军事用地,射阳县从黄沙港镇、海通镇流转土地7500亩,军地合作造林,形成万亩规模。”射阳县旅游局副局长张世勋介绍。
“去年这片盐碱地还都种着水稻,收成不高。现在栽上红叶石楠、栾树、榉树、中山杉等耐盐树种,兼具生态景观效益。”射阳县林业站副站长丁万成说。
高质量造林,离不开技术支撑。盐城市林业站站长戴蔚认为,在地理环境复杂的盐城,栽树绝对是门技术活,且各地的技术要求不一。盐城的“盐”因水而动,做好排灌水系很重要,雨水冲刷淋盐洗碱,而配备有机肥则是刚探索出的新做法。
更多创新带来希望。每天清晨,大丰区小海镇林业站退休干部吴汉金从家出发,走到园海大道的中心河南,总会习惯性地朝东张望。路东是省林科院前年试种的80亩杨树新品种。“现在胸径足有12厘米,比河北岸2012年栽的意杨老品种还要粗壮高大。一棵新品种杨树成长速度是老树种的三四倍,十年平均胸径能达35厘米。”生长快,且材质也不差,而让吴汉金更看重的,是新杨树不飘花絮,对环境更友好。
“月亮岛,要让月亮挂在树梢上。”射阳县旅游局局长王敦连说起正在播绿的1.8万亩日月岛,意境令人神往。今年,射阳在机制体制上大胆突破,投资10亿元,造林4万余亩,通过国有企业来进行工程性造林,实体化、专业化、长效化运作,解决了许多难题。同时,射阳率先探索建立补偿机制,去年开始县财政每年设立1.1亿元造林绿化奖补资金,以及林业风险补偿资金,一系列保障机制让“一片林”工程在盐阜大地深深扎根。
擘画新蓝图 种出“绿富美”
栽下一棵树,收获的不仅是一片绿。在盐城市林业局局长符文华看来,植树造林造景又造钱,是建设绿色银行,为后人留下绿色财富。
在亭湖区新兴镇金百汇果园,温室大棚里栽植着近万棵果树。“果园一期流转300多亩土地,全部立体化栽培,有火龙果、猕猴桃、云南大青枣等20多个品种。每到节假日,尽是采摘的游客。”果园负责人徐金祥说。在果园内忙碌的当地村民,除了每亩千元的土地流转费,每月还有2000多元工资收入,“一家人腾出了手,人人有工作,个个拿工资。”
低收入贫困户也因绿色扶贫挺起腰杆。走进大丰区新丰镇太兴村,记者发现,老百姓在家前屋后不仅见缝栽树,而且培育苗圃,绿色庭院在阳光下生机盎然。村党总支书记王友宏坦言,为解决贫困户卖苗难,村里打造两个储绿中心,共3000亩,优先收购贫困户的苗木。
家庭小账连着集体大账,大账连着长远账。大丰区农委党委委员徐金林说,今年围绕新增成片林3万亩、改造提升3万亩的目标,大丰创新收益机制,实现区镇合营、镇村合营和村民联营等模式,发挥经济杠杆调节作用,对区镇合营造林采伐收益,按照区镇3:7的比例分成,镇级收益镇、村、农户共享,真正实现政府得绿、集体增收、农户获利。
推荐阅读:苗木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