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宁人与竹子的情结
很多老西宁人都喜欢在家里或是庭院里种植竹子,据说这是跟南京“朱子巷(或珠玑巷)”的传说有关,饱含着老西宁人深深的寻根情结。“朱子巷”在民间也叫“竹子巷”,青海许多汉族人的家谱里都有祖籍南京,洪武年间从朱子巷迁出的记载。因此,老西宁人喜好竹子也可以说是一种对故乡思念的寄托。在大通县桥头镇向阳路的张成家中,成排的竹子挺拔在院落里,散发着阵阵清节之气。张成告诉记者:“我们家就是从南京竹子巷迁来的,虽然在西宁已经扎根,但心里还是有很深的家乡情结,这些竹子已经种了20多年了,就是我用来怀念家乡的。”
市民疑问:种的竹子能活吗?
记者在长江路与昆仑桥交会处的绿地旁看到,一团团竹子簇拥而立,虽然被黑色的遮阴棚遮盖着,但挺拔的身姿十分抢眼。看到“新树种”亮相市区街头,市民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了。“哎呀!这不是竹子嘛!”市民刘女士一边感叹一边拿出照下这些让她感到惊奇的一幕。“我前两天就听朋友说咱们西宁街头种植了竹子,今天专门过来看看,这也算是咱们绿化上的一个大胆突破吧!”王先生禁不住赞叹。看着如此“稀奇”的树种亮相街头,不少市民也为它们的生长情况担忧起来,西宁的气候适不适合竹子生长,种的竹子能活吗?以后还能在其他街头看到竹子吗?这些竹子怎么过冬天呢?
园林部门:大胆尝试逐步推行
据市园林局工作人员樊星告介绍,为打造精品园林,建设独具特色的街头景观,我市园林部门大胆尝试,引进了600余株本省的竹子品种,栽种在长江路与昆仑桥交会处的长青园景观带内进行试验种植。据悉,此次引进的竹子苗源是我省海东市民和县的慈竹品种。
虽然竹子的苗源在本省,但由于民和与西宁的气候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想要让竹子更好地适应西宁的气候环境,园林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可谓煞费苦心。
据悉,该竹子喜排水良好且土壤湿润,对生长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其存活率,市园林局的工作人员采取搭建遮阴棚、浇灌生根液、截头疏叶等措施,通过喷灌、雾化等方式调节土壤的相对湿度、温度,从而让种植区域小气候更适应竹子的生长。如果进入冬季,园林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将采取根部铺设锯末或秸秆进行保温,同时搭设风障等措施确保竹子平安越冬。更值得期待的是,如果此次种植的竹子能够很好地适应西宁地区气候环境,我市将进一步推行,也就是说市民可以在更多的地方欣赏到竹子。
推荐阅读:金丝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