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农的问题,是提给南京林业大学专家团的。
2005年起,几乎每个春天,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师生组成的专家团,都会在贵州省遵义市的赤水、桐梓、正安等地待上半个月左右,深入山间地头,实际指导竹农造林经营。十几年来,专家团的脚步遍及黔北大半林区,是当地政府、企业的智囊团,也是林农生产的百事通。
入户访穷亲
地处川黔两省交界的赤水市,位于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在退耕还林工程中,政府基于自然条件、政策趋势等多方面考虑,开启了退耕还竹模式。
赤水市两河口镇黄连沟村村民桂金华家屋后有一片祖辈留下来的竹林地,栽竹、卖笋曾经是一家六口全部的收入来源。“都是‘望天收’,一年进账5000元左右。那时候黄连沟村的日子,真是比黄连还苦。”想起从前,桂金华连连摇头。
2013年,南林大竹类所专家团来到桂金华家,在实地察看竹林经营情况后,从林地清理、种苗选育、留笋养竹、施肥经营等各方面,开出了一张精准改造的“药方”。
“选种要选竹鞭是嫩黄色的,颜色越鲜亮越年轻”“出笋不能全挑大的挖,‘留得青山在,来年不发愁’”“收笋不能掰,要用锹,找到‘螺丝钉’后连根拔起”……桂金华文化水平不高,科研人员就用形象的比喻手把手地教。
“专家每年至少来三四趟,比普通亲戚走动还勤。”桂金华说。
仅仅两三年时间,桂金华家竹林的产量就比以前翻了好几番。在专家团的建议下,他通过流转土地扩大了种植面积,选育大青壳、大花壳等优良品种,还购置了一套简易的干笋加工设备。
近两年,黄连沟村利用临近赤水大瀑布景区的优势发展旅游业。桂金华家在景区门口开了两个门店销售自产笋子,仅春节7天假期就售出干笋500公斤、盐渍笋2000公斤,收入8万多元。
富起来的桂金华帮助村里修了公路。路通人来,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竹子,卖笋子、办农家乐、加工竹编等纪念品,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十几年来,南林大竹类所专家团在赤水认下了许多像桂金华这样的“穷亲戚”,从良种选育、种苗繁育、造林规划、丰产技术培训等多环节给予全面技术支撑。专家们还编制了通俗易懂的“竹事生产表”,帮助竹农轻松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目前,赤水市竹业综合收入占GDP总量的50%左右,全市20万人口人均占有6亩竹林,每人每年依靠竹原料可直接增加经济收入3000元。竹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第一大产业。2017年10月31日,贵州省政府发布公告,同意赤水市退出贫困县。赤水成为贵州省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成果进企业
在长期的扶贫实践中,专家团深知,乡镇企业发展得好,就等于抓住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牛鼻子”。因此,他们格外重视与当地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对接和帮扶。
正安县顶箐方竹笋有限公司是正安唯一以金佛山方竹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长期以来,公司以粗加工为主,品种结构单一、规格良莠不齐,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为加快林区方竹复壮更新、增加方竹笋产量、调整产品结构,南林大竹类所研究团队联合公司开展了方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攻关。在摸清金佛山方竹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从调整低改时间、竹林抚育间伐、留笋养竹、施肥、调整林分立竹年龄结构和密度结构、保护林冠层等环节,创新了一套金佛山方竹低产林改造技术。
2015年,南林大竹类所研究团队和正安县顶箐方竹笋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获科技部批准。
目前,正安县低产方竹林基本实现复壮更新,林分结构趋于合理,笋产量由每亩75公斤提高到400公斤。公司总经理郑继伟说:“我们开发出了以方竹笋为原料的清水保鲜笋、滚刀笋、笋片、笋干等系列产品,远销海外,供不应求。”
公司流转土地,建起38万亩自主经营、农民共建的竹林基地,直接带动14866户竹农就业、增收。
顶箐村村民黄文昭是共建基地的直接受益者。“我自己有50多亩方竹林,每年自产的方竹笋卖给公司能收入6000多元,我在公司打工,每月工作24天,每天收入100元,家里养猪、喂牛、喂鸡,一年算下来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黄文昭说。
校地携手行
“如果说乡镇党委、政府是这场脱贫攻坚战中的前沿作战单位,那我们就要做一个称职的参谋。”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所长吴小平说。
近年来,南林大竹类所研究团队先后为《赤水市竹产业发展规划》《赤水市竹产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赤天化纸业原料基地竹林经营规划》等的制订出台出谋划策。
2017年,正安、桐梓两县分别与南京林业大学签订方竹开发利用研发项目协议,采取“公司+贫困户+科技”模式,在方竹新品种、竹林培育、竹产品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人才培养与实践等方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建立方竹新品种及良种繁育基地,打造现代育竹科技示范园。
“以前老百姓是‘守着青山饿着肚子’,我们科研人员的工作就是教会他们算好经济、生态两本账,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换来金山银山。”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王浩说。
放大生态优势盘活绿色经济,这是南林大竹类所专家给黔北乡村振兴支的招。以成功“摘帽”的赤水市为例,赤水境内现有竹林132.8万亩,楠竹9000万株,杂竹材蓄积300万吨,森林覆盖率高达82.85%,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经监测,赤水河每年排入长江的泥沙量减少近500万吨,竹材开发利用每年替代木材60万立方米以上,相当于每年有近6万亩森林得到保护,城区大气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乡镇优于国家一级,水源达国家一、二级水质标准,多年未发生大旱和洪涝灾害。赤水人不仅因为竹子奔上了小康路,更享受到了山更青、水更秀、天更蓝、地更绿、空气更清新的美好生活。
“党的十九大对‘双一流’建设提出的一个重要期望就是要为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战略找准方向。南林大始终鼓励一线科研工作者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贫困地区的科技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和智力扶贫为主要手段,以校地、校企合作为载体,在决胜脱贫攻坚关键之仗,迈步乡村振兴新征程中展现南林担当。”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蒋建清说。
推荐阅读: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