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走进新疆拜城县克赛葡萄基地,一排排整齐的葡萄架下,红提葡萄长势喜人。
“以前这里是一片戈壁荒滩,现在却是农田成方、林木成网、道路畅通、渠系相连的万亩绿色葡萄基地。”拜城县林业局局长卡哈尔·阿木提说。2009年,当地经过论证认为,戈壁沙质土壤适合种葡萄,拜城县便将葡萄作为林果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在位于赛里木镇牧场至克孜尔乡之间的戈壁荒滩上规划了1.46万亩土地,作为葡萄种植基地。
中国园林网9月26日消息:是建设基地的第一步,当地修建引水渠18.4公里,铺设输水管道4.7公里,建成防护林880亩。“戈壁滩上一年刮好几次‘黑风’,刚建基地时,我们担心屋顶被吹走,就搬来水泥墩子压住屋顶。在荒滩上费了很大的劲,才建成了万亩葡萄基地。现在,葡萄基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正在显现。”种植了1200亩葡萄的游洪海说。
克赛葡萄基地引进种植大户,为他们规划了1.2万亩葡萄种植地。又投入8000多万元,建成生态林370亩,种植防护树木8.5万株。
当下正是红提葡萄采摘期,游洪海每天要和50多名村民一起进行采摘、修剪、装箱,按期发往外地。“现在葡萄都按照有机标准种植,育苗、施肥、防治、采摘都是标准化操作。鲜食葡萄每公斤批发价4至6元,葡萄干每公斤88元。客商们很早就下好了订单,我们的葡萄供不应求。”游洪海采用有机林果生产标准,选用克瑞森、红提等皮厚、耐储运、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葡萄品种,并借助援疆力量,打开了全国市场。如今,克赛葡萄基地每年销往北京、上海、浙江及广州等地的葡萄销售总额超过4000万元。
家住赛里木镇喀拉墩布拉克村的海热古丽·阿西木在离家15公里远的葡萄基地打工,一天能收入70元。“不仅收入提高了,还学到了技术。”海热古丽·阿西木说:“以前家里种植木纳格葡萄,地头价每公斤1元钱都卖不出去,只能自家吃。但在基地种植的红提葡萄很值钱,像克瑞森葡萄,品质好,每公斤能卖到13元呢。”
今年,海热古丽·阿西木试种的1亩红提获得丰收,根据现在的行情,能增收4000多元。她计划将剩余3亩玉米地也改种葡萄。
据介绍,克赛葡萄基地带动了克孜尔乡和赛里木镇村民务工增收,每年在基地就业的村民有2000至3000人,创收达4000余万元。
克赛葡萄基地建设还提高了当地适宜品种的覆盖率。“附近的克孜尔乡和赛里木镇有近万亩葡萄,但多为木纳格葡萄品种,皮薄易碎,不适合远距离运输,开拓内地市场难度大,克赛基地则为葡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方向,在戈壁滩上种出了‘摇钱树’。”卡哈尔·阿木提说。
经过市场调研,克赛葡萄基地正在打造“基地+合作社+农户+销售”的产业链模式。目前7家种植大户已成立合作社,带动2个乡镇的200多农户入社。基地按照有机葡萄的种植模式,指导农户从育苗、施肥到田间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从田间地头到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卡哈尔·阿木提表示,下一步,克赛葡萄基地将打造旅游观光休闲示范采摘项目,引领林果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推荐阅读:北海道黄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