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落成泥不值钱到“身价”6亿,这朵小小的腊梅花如何做到的?
单打独斗 腊梅烂在地里无收入
“这几年腊梅产业做强了,日子也跟着富裕起来。”静观镇素心村69岁的花农黄橙木告诉记者,他现在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卖腊梅鲜花朵,一天就能挣300多元。他家不仅栽种有4亩腊梅,还成为重庆茅伟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村里的一个腊梅收购点。
素心村村支书李伟称,依托腊梅产业,他牵头组织21名社员成立了合作社,2018年11月,还以村集体名义建立了重庆素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带领花农做大做强腊梅产业,目前,已有2000多位花农入股合作。
据介绍,静观镇有着500多年腊梅栽培历史,目前栽植腊梅面积2万余亩,品种100余个,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品种资源最丰富的腊梅栽培区,且花朵纯黄无杂,香味浓郁,花期相对持久。但过去,由于花农单打独斗分散经营,农民辛辛苦苦把腊梅花运到北碚城区去卖,有时还不够车费,大部分花都自然凋谢烂在地里,几乎创造不了多少价值。
形成产业
腊梅产品多多效益好
腊梅烂地里创造不了价值,这让李伟在内的村干部很心疼,看着漫山遍野的腊梅,他们慢慢筹划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扩展销售市场。通过冰块加泡沫的保鲜技术,将腊梅鲜切花空运卖到了千里之外的江浙一带。
其次,走腊梅深加工之路。2015年,当地启动校地合作,通过西南大学的生物科技,对腊梅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先后开发出腊梅香水、面膜、洁面皂等20多个产品。此后,北碚又与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发了腊梅精油、腊梅护肤品、腊梅冻干花、蟠扎盆景等产品。
腊梅逐渐有了效益,尝到甜头的农民开始连片种植,众多企业也扎堆在静观设立加工厂……渐渐地,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的腊梅产业链逐渐形成。
数据显示,2017年,仅素心村就销售腊梅鲜切花340万束,创收5500万元;销售腊梅干花20吨,收入260万元;销售腊梅深加工产品3吨,收入165万元;销售桩头盆景1500盆,销售额35万元。
办乡村游
赏腊梅拓展全域旅游
“一二产业融合推动了腊梅产业的发展,但要做大做强这朵花经济,就要做到产业的‘接二连三’。”北碚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举办腊梅文化节吸引流量,推动农旅融合就是重要的一招。
同时,镇上大力发展乡村游,一方面整治乡村风貌,在腊梅田间修筑道路,鼓励村民开设农家乐;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从外地引来业主,建成多个腊梅观赏园。
此外,以腊梅观赏旅游为核心,静观镇先后开建静观古街、爱情文化主题公园、央视微电影基地,以及山里院、陶花源、地科酒店、对山居等多家乡村园林酒店,并初步形成以“花康养”为主题的全域旅游格局。
据统计,2017年,静观镇旅游综合收入约5500万元,2018年预计达7000万元。加上深加工产品以及由腊梅带动的整个静观花木产业,这朵小小的腊梅花,每年给北碚区带来直接和间接收入近6亿元。
推荐阅读:鸡爪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