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争议的银行点钞费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日前,北京有媒体报道称,一储户在农行存300枚硬币时,竟被收取了6元点钞费,此事一工夫闹得沸沸扬扬。记者日前从广州多家银行理解到,局部银行关于大额零钱存款,的确需求收取一定的费用,而各家银行收费规范纷歧,个中,有的银行仅对单元账户收取,个人账户则免收点钞费。对此,不少市民透露表现不满,有的市民甚至称银行能否也应支付列队费;也有律师以为,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有供应金融效劳的功用,收取点钞费不太合理。信息时报记者 乔倩倩 袁峰 练习生 许满子
银行收点钞费规范纷歧 10元面额也要收点钞费
日前,记者以客户身份到多家银行征询,称本人家中有1000多元的5角、1元零钱,能否可存入银行?收不收点钞费?民生银行有关任务人员通知记者,可以处理存款,但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详细来说,1元面额的纸币不收费,1元以下纸币,假如超越500张,收取4元/笔的费用,每添加100张,加收0.5元/笔。该任务人员称,因为数目较大,银行要对零钱进行清点,且点钞要花去很多工夫,需求专门布置人力进行清点,收费是用于支付银行的人力本钱。
广刊行某支行有关人士也透露表现,假如计划存大笔零钱,最好提早预定,或中午业务较少时处理,以防止耽搁其他市民处理业务。该行相同会收取一定的点钞费,每100张零钱,收取1元的费用,零钱规范界定为10元以下,也就是说,假如有很多零钱,包括5元在内,也要收取点钞费。
招行某支行有关任务人员则通知记者,该行零钱的界定规范为10元(含)以下面额,假如1000张以内,不会收取点钞费,超越1000张局部,每100张收取1元。
而在四大国有银行中,除农行明白透露表现要收取点钞费外,中行、工行、建行网点任务人员均透露表现银行可以受理很多小面额存款,而且纰谬个人储户收点钞费,但建议分批进行存款。
有律师质疑收费合理性 但有专家以为实属正常
记者理解到,在银行的各类收费项目中,除点钞费外,跨行查询费、跨行取款费年费等也不断饱受争议,因而,自2007年起跨行查询费在饱受争议中作废。
关于银行收取点钞费,家在白云区的市民林女士说,“这都收钱,还有不收钱的吗?”某公司白领谭小姐也直呼,“不少银行营业点经常人满为患,处理一次业务就要破费不少工夫,这对客户来说也是工夫上的损失,是不是银行也需支付客户的列队费?”
广东纵横天正律师事务所律师刘伟渊以为,从法理上讲,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具有供应金融效劳的功用,银行不应收取点钞费。“假如存款1万元,能否规则一定要存面额为100元的?假如没有此规则,拿1毛或1元的零钱来存,银行也得收,既然收了,银行可以不点钱,直接存进去,一旦发现假钞银行本人承当责任,但目前是银行要点钱,却要储户来承当费用。”刘伟渊说。
暨大金融系传授陈鹭则以为,银行作为金融企业,一切运动以运营利润为目标,供应效劳并收费很正常,对很多零钞存款收取点钞费,主如果银行支付了人力本钱;另外,银行经过收费方法可防止过火添加本钱,占用其他业务运营工夫。而从储户的角度来看,未必理解银行的运营性质,且习气了长工夫的免费效劳,一旦收费反而不习气。(信息时报)
市民曹女士不久前到农业银行存了300个1元硬币到个人账户上,银行收了她6元手续费。对此,银行分析说,清点硬币要收费,200个硬币就要收5元,每添加100个,加收1元。发改委价钱司任务人员分析称,贸易银行可以对零钞清点整顿储蓄业务收费,执行市场调理价,收费规范由各贸易银行自定。建议市民依据本身状况选择适宜的银行处理相关业务。[
银监会2003年发布的《贸易银行效劳价钱治理暂行方法》规则,“贸易银行不得对人民币储蓄开户、销户、同城的统一银行内发作的人民币储蓄存款及大额以下取款业务收费,大额取款业务、零钞清点整顿储蓄业务除外。”依照规则,零钞清点收费是正当的,但收与不收,自立权掌握在银行本人手中
市民
不少市民以为,银行收不收费,收多少全由银行说了算,储户没有任何谈话权,只要挨“宰”的份儿,这显然是不公道的。“假如我要有200张1角想存入银行,那你说我存不存好呢?才20元就要给银行交5元,那假如我收到很多分币,存完交了费之后就变得一分不剩。”刘先生提出了如许一个质问。
现实上,不止“数钱费”,关于银行很多中间业务的收费,客户都是处于无话语权、不知情的形态中,“霸王条目”成为了很多人对银行中间费用的印象。“近年来,银行的效劳没见多大改变,收费项目却层出不穷。小额账户治理、跨行取款、跨行查询、短服气务、挂失、补卡等多项业务都从免费酿成了收费,各种各样200多项都有了。”张先生埋怨。
谈论:贸易银行不能遗忘公益性
刘俊海传授说,“当前,有些贸易银行过度贸易化,弱化了公益性效劳的功用,只剩下光秃秃的逐利性。贸易银行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本无可厚非,然则利润的获得必需树立在司法与伦理的根底之上。贸易银行在追求盈利的还,必需还担当应有的社会责任,要高度注重本身在广阔消费者心目中的社会形象。在竞争愈来愈剧烈的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不只仅是资金、人才、技术的竞争,更是社会责任品牌的竞争。”
来源 597苗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