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村庄区位特点、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产业基础等基本条件,充分利用村边荒地、荒滩和环村路,因村制宜,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绿化效果好、寿命长的树种,营造两行以上的环村林带,建设一批生态防护型、景观经济兼用林型、用材林型、花卉苗木型、景观休闲型等不同模式的环村林。
充分利用村内和周围的场地,按照“林荫型、景观型、休闲型”绿化模式,以冠幅大、遮阴好、寿命长、材质好的高大乔木为主,乔灌花草搭配,针阔结合,灵活运用丛植、孤植、立体绿化等方式,建设供村民休闲、游憩的游园绿地,提高村庄绿化整体水平。
根据街道宽度、周边环境,合理选择乔木型、乔木+绿篱型、乔木+花灌木型等不同模式,开展街道绿化。主要街道两侧,以乔木为主、花灌合理搭配,各栽植一行适宜的乔木或花灌木,实现乔、灌、花立体搭配,阔叶、针叶相结合;小街小巷选用杆高、冠小的树种单行栽植。街道宜绿化部分全部绿化,全面提升街道绿化水平。
根据庭院面积大小,选择果树庭院型、林木庭院型、花卉庭院型等不同模式,打造花果飘香、居所优美的乡村庭院,实现庭院绿化与发展庭院经济相结合。利用爬山虎、蔷薇、藤本月季等攀爬类植物,对建筑物外立面、围墙等进行立体、多层次、多功能绿化,丰富村庄绿化空间、结构层次和立体景观,有条件的家庭进行屋顶绿化。
统筹考虑道路、沟渠、堤坝、坑塘的功能性质和周边环境等,采用防护型、公园型、自然型等景观布局,开展造林绿化。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经济效益高的树种,采取乔灌花草立体配置、常绿落叶彩叶树种混交、陆生湿生水生植物结合的模式,建设生态、经济共赢的景观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