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 “一地双收”
“玉米为紧凑型、高产、耐密植品种,花生为高产、耐阴、中熟品种,间作后生态环境改善,可以发挥高秆与矮秆、直根系与须根系、需氮多和需磷钾多的互补效应。”指导专家说,这种“粮油间作”种植模式在保证玉米不减产的基础上,还能额外带来花生等油料作物的收益,实现“一地双收”。
西张庄村一直有种菜的传统,服务队先后带领帮扶村代表到省农科院蔬菜种植基地、寿光三元朱村等地参观学习,确定了发展绿色果蔬园的产业振兴路子。“说了算,定了干!”选好发展路子,就开始帮建产业,4月1日,由省派宁阳县乡村振兴服务队利用省财政帮扶资金和村集体共同出资建设的东疏镇西张绿色果蔬园正式开工建设,打开了发展的突破口。
有了项目,如何标准化建设和科学化运作?“以前种露地菜村民都很有经验,现在上了冬暖式大棚,土办法跟不上形势了。”服务队工作人员孔琪说,队里专门邀请“大棚蔬菜之乡”——寿光三元朱村村主任王学军来西张庄村讲述三元朱村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展经历,并针对冬暖式大棚经营管理方式、生产效益和种植技术等内容为村民做了详细讲解。
在服务队牵线下,三元朱村和西张庄村结成帮扶对子,从技术支撑、生产指导、市场销售等各环节为西张庄绿色果蔬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目前西张庄村已建成冬暖式蔬菜大棚8个,近期要上微灌设备,7月底就能种植黄瓜、苦瓜等有机蔬菜。
“‘产业帮建+技能帮扶+产品帮销’这样的帮扶模式让村里安心办产业,打开了群众种植致富思路,增长了知识技能,推进了蔬菜产业发展和精细化种植。”东疏镇党委书记范长征为绿色果蔬园项目连连点赞。
为特色苗木把脉问诊
“看了昌邑的奥孚苗木,人家的规范化培育和专业化管理真让人大开眼界,我们的苗木产业也要二次创业。”在服务队带领下,东疏镇干部群众多方学习考察,找出本地苗圃面积小、品种杂、贪大求全等问题,服务队随即联系专家“开药方”,规划建立1000亩的食药赏特色苗木园。刘茂村“样板田”已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力争做大品种规模,打造精品苗木。
“随着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中药材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农科院中药材专家王志芬说,食药赏特色苗木园的规划和建设不仅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为百姓带来新的增收点,还让兼具观赏性的花叶中草药种植配合“十八黄茂”乡村旅游景区建设,为发展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亮丽底色。
专家从适宜品种选择、种植模式设计、栽培技术服务、市场预测分析等多个环节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方案,帮扶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前张庄村计划新上的饲草和中草药烘干加工项目,目前已完成专家论证、工商注册和设备考察,即将开工建设。
在服务队的帮助下,赵茂村建立起皂角树种植基地。“这19亩地以前一直种玉米小麦,收入不高。现在我们种上了皂角,又在皂角地里套种麦冬,发展林下种植。”赵茂村党支部书记赵允金说,这些都是“摇钱树”“发财苗”。
点上开花串联乡村美丽经济
除了引来项目、作好相关技术帮扶,服务队还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目前已指导服务村新注册成立了农产品加工企业、果蔬种植合作社、特色苗木种植合作社,并建立健全制度章程,规范运营。
“帮助村里穿针引线,一方面是尽量多地争取好项目,另一方面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发展意愿,有针对性地去学习考察,打开眼界,找到适合本村发展的新路子。”服务队工作人员表示。
省派宁阳县乡村振兴服务队帮扶的5个村子里,村村有产业,村村有新貌。“我们的目标是既要全域美丽又要共同富裕。”范长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