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 聚集经营效益低下土地
时下,在大余县的各苗木基地里,常常可见流转土地后的农民在基地里务工。他们忙着整苗、挖苗、搬运、装车等,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目前,全县已有2.37万亩经营效益低下的山地、荒地、贫瘠地等流转为苗木生产用地。
近年来,大余县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引导农民以土地流转加盟苗木产业。土地流转苗木产业的方式主要为出租和入股。出租是农民将其承包土地经营权出租给苗木大户、苗木企业,出租的期限和租金支付方式由双方自行约定。入股是将承包土地经营权作价入股,建立股份公司。
2010年以来,大余县大力整合财政资金,鼓励苗农、苗木企业开展腾地、租地、合作用地等模式发展苗木产业。对于有经济实力的业主,县里引导他们租地种植苗木,每租赁一亩地,县财政补贴2000元。对于缺乏资金、劳动力的农民,县里鼓励他们以土地承包权入股,结合苗木龙头企业资金雄厚、技术过硬的优势,形成合作发展新模式。
套种 提高土地复种指数
来到大余县各苗木基地,处处可见高大玉兰与低矮黄杨套种、红豆杉与三叶草套种、深根楸树与浅根油茶套种等情景。套种,有效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产苗量和经济效益。目前,该县苗木套种率在60%以上,至少节约苗木用地1.5万亩。
多年来,大余县大力推广繁育苗木套种技术。一是利用苗木高矮互补和长短期效益相结合进行套种,如银杏下套种小叶黄杨、玉兰下套种常绿花灌木、栾树下套种龙柏。这种模式既合理利用了空间,又为矮小苗木遮挡了骄阳和风雨。二是利用深根与浅根的互补进行套种,如楸树可与黄连木、油桐、香花槐、侧柏等进行套种。有些深根树种树干高大,树冠狭窄,遮光面积小,透光度大,不会形成固定的阴影,不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三是利用生长特性进行套种,如乔木下套种麦冬、鸢尾、玉簪等耐阴花卉。四是利用植物之间的不同寄主进行套种,如皂荚、白蜡与七里香、桧柏套种。五是利用苗木与绿肥植物的相互作用套种,如红豆杉等苗木与紫云英、苜蓿、三叶草、二月兰等套种。绿肥植物能够为苗木提供氮素和其他营养元素,不需再施用任何肥料,苗木的长势就非常好。
零费用租地 节约土地降低成本
租用土地的成本对苗木经营的整体效益有着较大影响。然而,在苗木产业发展实践中,大余县越来越多的苗木经营者巧妙地实行零费用租地。苗木种植经营户与企业、大客户签订租地绿化合同,苗木种植户免费在企业需绿化的土地上种植苗木,由企业负责日后的养护管理。3-5年后,若企业需要这批苗木,则按时价补回50%给苗木种植户;若企业不需要这批苗木,苗木种植户可自行销售这批苗木,企业将得到总销售收入的10%-20%。
以大余县种植经营竹柏的郭伟清为例。2011年初,郭伟清与当地一家矿山企业签订了为期5年、面积20亩的租地绿化合同。郭伟清免费在企业的这20亩地上栽植了1.2万余株中小规格的竹柏苗木,企业负责日后的养护管理工作。2015年底,这家矿山企业确定需要郭伟清的1.2万余株竹柏就地绿化。郭伟清得到了竹柏苗木时价50%的补回款,共125万元。 矿山企业不用花钱就获得了20亩绿地。对郭伟清来说,除5年免费使用了20亩土地外,按租地费用每亩500元计算,5年节省土地租金5万元,有效减轻了土地成本。
外建基地 实行区域间合作
在广东省清远市的“赣余苗木世界”200亩苗木基地里,大余县苗农陈为民的1500株竹柏正装车运往广西市场。这是大余县通过财政资金扶持在外建苗木基地实行区域合作的一个实例。目前,大余县已在县外建立苗木基地80多个,面积达1.6万亩。
为缓解当地苗木用地紧张,高效对接拓展市场实现产业扩张,大余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鼓励苗农和苗木企业“走出去”建立苗木基地拓展市场份额。对在县外、市外、省外建立苗木基地的,县里分别给予每亩1000元、2000元、3000元的财政支农资金补贴。
目前,大余县苗农已在县外建立苗木基地80多个,成立苗木协会20多个,吸纳会员1200多人,这些苗木基地实行区域间合作,统一品牌、统一宣传口径、统一定价。协会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强市场监管,使在外苗木市场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