盎然生机下,也有一些隐忧。在一些地方,“增绿”藏有诸多形式主义套路:有的是因为政绩冲动,为“美化”新增绿化面积、森林覆盖率等数字,不惜在农田里栽树,树木种而不活;有的存“过关”心态,趁林木存活率高的时候,搞提前验收,全然不顾后续树木是死是活;更有甚至,害怕指标压力,“病急乱投医”,甚至引入外来物种,导致生态隐患重重。
表面上看,这些地方为了绿化“四处忙碌”,实际上种树成效廖廖。类似“管种不管活”的案例,可以说各地并不鲜见。
如果忽略以人为本和科学规划两个基本原则,只图形式上的整齐好看,城市绿化就会变成不折不扣的“面子工程”。这种形式主义的绿色政绩,既耗费了大量人财物,也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甚至还有会“窄化”基层有关部门对绿化工作的认识,以为只要把树木都种上了就万事大吉。
其实,绿化是个精细活,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进行统筹规划考量。比如:根据地方实际,制定好绿化的近期、中期、远期规划;加大政府投入,合理安排绿化资金;实行严格的问责制,把种树、养树合并进行考核。同时,还要打破绿化只是绿化部门的狭隘观念,让全社会都积极投入到绿化行动中来,让绿化精细到每一个社区、街道、企业、机关乃至学校。
美丽中国需要点点滴滴的绿色汇聚。城市绿化不能只“看上去很美”,“涂脂抹粉”、表面装饰,美化的也只是部分官员的政绩,而不是民众的家园。要把好事办好,打造出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绿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