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坐落在青山绿水间,自古就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的美誉。作为“中国花木之乡”,苗木产业是光福的支柱产业之一,几乎“村村有基地,户户种花木”。近几年,随着工程景观建设速度放缓,沿海苗木市场逐渐饱和,光福的“花木经济”开始转变“跑量”思维,以盆景文化为引领,走上精品苗木发展之路。
63岁的孙祖浩是土生土长的光福镇香雪村人,以往在家中自行经营苗木,收入微薄,如今他通过苗木平台加入香雪苗木市场,收入得到质的飞跃。“过去种香樟、广玉兰、桂花‘老三样’,一亩地种出几百棵苗木,收益不过1万多元,现在一棵盆景松树,就能卖到几万块。盆景是技术活,不少客户除了买树,还要购买日常维护服务。”老孙指着自家苗圃边上的一颗修剪规整、造型优美的罗汉松说,靠着精品苗木生意,眼下他一年收入近20万元。
经过数十年悉心经营,村里的花卉苗木市场已成为集花卉苗木、优质景观苗木和工程绿化苗木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大型花卉苗木经营集散中心。“全村8000多人中有3000多人从事苗木相关产业,苗木产业年产值超过3亿元。”光福镇香雪村党委书记倪青说。
在“花木经济”中注入文化元素是光福镇巧打文化牌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光福历史悠久,物产丰饶,民俗风情浓厚。二月里,邓尉探梅已是苏州民间习俗;三四月,漫山岛油菜花遍地灿烂;五月青梅酸酸甜甜;八月太湖开捕;九十月桂花飘香、湖蟹膏肥……光福镇宣传委员吴建卫说,在光福,365天花市、果实、节事不断,一年十二个月各有看点。当下,光福正深挖靓梅文化与红色文化、做大渔文化和工艺文化,打造独特的区域品牌。
“一花一色一世界,一屋一舍一洞天”的米山米舍民宿是光福农文旅融合发展结出的硕果。这一民宿将当地人文景观、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及太湖渔文化等融于设计之中,并结合本地文化特色,为客人量身定制了太湖渔港村深度游、禅修佛学之旅、登山步道之旅、工艺文化之旅、梅文化之旅等多条旅游线路。“提供心灵休憩同时,我们还为客户准备具有当地特色风味的早餐,很多城市来的客人品尝后,会让我们帮忙去附近的农家购买地道的农特产品。”民宿一位管理人员说。
光福镇党委书记张建明说,农民利益的获得多寡,是检视乡村振兴实质成效的关键落点。乡村旅游开发不但要以“游客思维”考虑到游客的体验需求,更要以“村民思维”发展乡村经济、美化乡村环境,关注乡村现有资源的产业价值挖掘、产品转化和优化提升。“突出文化引领,为探索乡村振兴路径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