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把握这一对辩证关系?9月23日,在省新闻办于海口举办的第五场海南省“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五指山市委书记宋少华用“生态为先”“强化绿色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等关键词作出解答。
从建省初期黎族苗族同胞长期居住在低矮阴暗的茅草房里,到如今农村危房基本消除、两三层小洋楼随处可见、自然村光纤网络实现全覆盖;从1992年才开始修建第一条乡村公路,到如今村村通硬化路,向外接连琼乐高速、山海高速……五指山市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的巨变,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也成为海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生动写照。
生态为先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坐落于海南岛中南部的五指山市,拥有着目前全球保存最完好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素有“海南之肺”“翡翠山城”“南国夏宫”“天然氧吧”等美誉。将这些美好词汇具体化,则变成了这样一组绿意盎然的数据——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6.44%,空气质量指数连续4年全省排名第一,开展“绿化宝岛”大行动累计造林绿化3.3万亩,全市生态红线划定面积占国土总面积73.1%。
喜人数据的背后,是五指山始终坚守的生态立市、生态强市战略。
“我们一直把养护保护好生态环境放在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首要位置,把守住生态环境这条‘生命线’作为五指山最大价值、最大责任和最大潜力所在,实行着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坚决不上任何触及生态红线的项目和产业,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房地产调控的一系列政策。”宋少华表示,目前该市正全力配合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积极谋划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生态要“绿”,百姓要“金”,这一矛盾该如何解决?
五指山市用“生态直补”,将生态保护责任与群众利益直接挂钩,逐步转变群众“靠山吃山”的观念。据介绍,自2014年开始,五指山市每年拿出2500万元财政资金,专项用于生态补偿,让全市6万农民享受到生态红利。
更直接的生态红利,则来自越走越宽的生态产业路。五指山市正按照“一山、一线、一圈”旅游开发格局,把该市全域作为一个生态主题景区来打造,将生态优势逐步转换为发展旅游业的天然优势与经济效益。2018年,五指山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较2012年增长94%,旅游总收入较2012年增长241.3%。
与此同时,通过大力发展茶叶、忧遁草、冬季瓜菜等热带山地高效农业,集中力量做精做强一批五指山特色农产品品牌,为群众致富探索出更多有效途径。
民生为本
奋力建设美好家园
作为经济总量小、财力有限的国定贫困市县,五指山市部分地区贫困程度较深,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任务不可谓不艰巨。
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五指山市给出的扶贫策略是,扶志又扶智。
“我们把开展‘大宣讲’‘大培训’作为关键举措,利用电视夜校等场合开展政策宣讲和感恩教育,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和感化贫困群众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同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训什么’的原则分类办班,手把手地教群众学技能,让他们想做更要会做。”五指山市市长陈振聪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该市率先实施生态科技特派员制度,确保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名科技特派员,截至目前已孵化项目79个,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一系列举措的扎实推进,离不开扎根基层的党员干部。以强化基层党建为抓手,五指山市选派30名市级领导定点帮扶贫困村,193名工作队员驻村帮扶,1480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实现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帮扶全覆盖。同时,依托党建阵地的标准化建设,每年创建一批星级党组织和党建示范点,倒排整顿一批软弱涣散的党支部,通过“抓两头、带中间”,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
改变,从尺寸之功做起,也于无声之处掀开。
2016年以来,五指山市实现4049户15191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8.2%降至2018年底的1.3%,2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计划今年底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市实现脱贫摘帽。
在宋少华看来,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五指山市坚持以小财政办大民生的执政理念。
“自2012年以来,我们将公共财政支出的75.2%用于民生投入,让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宋少华表示,五指山市今后将继续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理念和省委对中部地区“一个定位、三个大力推进”战略定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摘帽”战,加快建成热带雨林养生度假旅游城市,努力为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扛起五指山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