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下雪了,又是疫情防控期间,防火责任依旧重大,可不敢马虎。”天刚亮,张陆军和郭丽芳夫妇就爬上海拔1300多米高的望火楼,开始一天的巡护工作。他们是兴安盟五岔沟国有林管理局好森沟林场的护林员,已经守护这片绿色10余年。
这里的山顶没有水源,夫妻俩的水、粮食、生活用品都要从山下往山上背。从山脚到山顶,单程要将近两小时的路程,身材娇小的郭丽芳每次上山都要背着一个装满生活物资的大包,张陆军心疼妻子,就自己把水背到山顶,再下来接妻子的包裹。其实这还不是最困难的,让两人担心的是五六月份的蜱虫,被叮咬的人很容易患上森林脑炎,而这里没有医疗设备,他们被叮咬之后只能用土办法治疗。
护林员的工作艰苦而又枯燥,但他们从不懈怠。也正是夫妻俩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才能在2019年4月30日清晨,第一时间在望火楼上瞭望到起火点并及时上报,使火情及时得到控制。由于工作出色,张陆军1994年被评为单位先进工作者,郭丽芳2018年被评为五岔沟国有林管理局“最美森林卫士”。
在五岔沟国有林管理局,像他们这样的绿色卫士有700多名。该局始建于1959年,地处大兴安岭中段南麓,是大兴安岭岭南八局之一,辖区东西长约120公里、南北宽约100公里,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苍山育翠、沃土藏金,有着300多种珍贵的中草药和300余种野生动物。
建局之初,五局人就把绿色当成自己的信仰。创业时,几代人白了黑丝,绿了荒山;转型时,爬坡过坎,勇往向前;改革时,乘风破浪,破旧立新。历经60多年艰苦卓绝的生态建设,截至目前,五岔沟国有林管理局施业区经营总面积达到58.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1.98%,同比增长19.98%。
护绿,更要添金,只有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才能实现“绿富美”的同频共振。在这里,林下资源逐渐变成了林下财富,美丽风景正绽放出美丽经济。
好森沟国家森林公园,就位于五岔沟国有林管理局好森沟林场境内,总面积37.996公顷。公园内森林茂密、山势险峻、自然物种丰富,无数险崖怪石、清潭冰瀑掩映在巨树密林之中,素有大兴安岭“小桂林”之美誉。
近几年来,五岔沟国有林管理局依托好森沟国家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已开发麒麟峰、麒麟峡谷、许愿桥、帝王峰、天河峡谷等众多景点,还建了林俗博物馆。春游踏青、夏来避暑、秋赏硕果、冬观积雪,生态旅游发展得风生水起。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但释放出来的效益却大不同。以前是油锯一响黄金万两,现在是保护森林价值更高。
“过去是裸根育苗,自从改为营养杯育苗,成活率能到95%,育成的苗子局里直接收购用于雨季造林。这样一来,不但造林效率高了,我们育苗户的收入也上来了!”育苗户刘君笑得一脸灿烂,2019年他家光育苗这项收入就达到了10万多元。
在五岔沟食用菌养殖园区,15栋钢筋骨架的大棚格外醒目。这里年种植黑木耳、赤松茸、灵芝等各类菌棒60万棒,带动了120余名贫困户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生态产业消耗低、污染少、可循环发展,是典型的“绿富美”产业。借力“生态+”,逐梦“绿富美”,让产业链串联致富链,五局人越来越认识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保住了绿水青山就是保住了财富之源。
记者补记
不砍树,也能致富,这是五岔沟人给我最直观的感受。作为国有林区,兴安盟五岔沟国有林管理局是如何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进而变成发展资本,真正释放出生态红利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有取有舍,就是他们的答案。
当60多年的伐木史一朝终止,一场巨大的变革在这里已然开启。“严格执行全面停伐政策,切实落实红线保护制度,高质量开展生态建设工作。”该舍弃的,五岔沟人毫不犹豫。
这里,榛果、蘑菇、药材等林下资源十分丰富,巨树密林、清潭冰瀑、奇花异草等秀美风光数不胜数。靠山就得吃山,五局人找到了新吃法:他们大力发展林木种苗产业、食用菌产业和生态旅游业,砍树人变成了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和绿色食品的推销员。
从生态环境优势到生态经济优势,五岔沟人有进有退,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配,在绿水青山间逐梦“绿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