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行驶在火山口大道上。车窗外,黝黑的火山石点缀在茂密植被间,花卉树木错落,尽是秀丽的火山田园风光。6月30日,临高县博厚镇洋大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克和村里30多名党员干部一起,来到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当大家步行来到施茶村村志馆广场,一块近3米高的黑色火山石挡住阳光,上面的5行红字却更加显眼: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
这是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施茶村时留下的嘱托。
施茶村就建在火山口脚下,是典型的羊山地貌。别致风光里,却是雨水稀少、土地贫瘠的生活。当地村民祖祖辈辈从石头缝里“抠”黑泥种庄稼,用大缸接雨水饮用。恶劣的环境逼得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谋生。为了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产业,20多年来,施茶村基层党组织带领村民苦苦求索:从最初的不断试错,到4年前找到石斛实现“点石成金”,再到如今发展民宿、旅游、无核茘枝等生态产业。
三次产业引进过程中,是施茶人不断总结经验,在荒山石堆里蹚出的一条特色产业致富路。
认准方向 屡试屡错屡试
在广场上宣誓后,王克一行移步到石斛园,施茶村的“金牌”讲解员洪尚科已在此等候。
66岁的洪尚科是施茶村的老党员。2018年,看到每天来石斛园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主动请缨当起志愿讲解员,给大家讲述施茶村蝶变背后的故事。
石斛园内有一条特意保留的古驿道,上面全是错落堆砌的小火山石。“过去村道没硬化,我们的祖辈就是光着脚丫走在这样的石头路上往返挑水、干工。虽然整村面积将近两万亩,但四面都是火山石,大家只能层层垒起石头,空出巴掌大的地方种木薯、地瓜。一年四季,全村老小都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洪尚科感慨,当时缺水少地的施茶村有句俗语广为流传:“不嫁金,不嫁银,檐下缸多就成亲!”
上世纪90年代,刚刚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海南迎来开发热潮。因临近市区,又在通往石山镇、火山口公园的必经路上,施茶村成了开发商眼里的香饽饽。
苦日子看不到头,有村民禁不住劝,将土地私下卖了出去,一栋栋欧式别墅在这个琼北村庄拔地而起。但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别墅也很快人去楼空,过了不到两年潇洒日子的村民迅速返贫。彼时村里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很多年轻人都赶去外地谋生。
当时步入而立之年的施茶村党支部书记洪义乾暗下决心:“无论怎么困难,施茶村再不会卖一分地,再不会依靠房地产,更不能办污染环境的加工厂。”
为带领大家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洪义乾天天出去找项目。种蘑菇、种益智、养鸽子……洪义乾带着大家试了不少产业,有的不适合在羊山地区种植、有的种出来打不开销路,有的掌握不了种养技术,鸽子卖不掉自己吃,益智卖不掉就砍了,屡试屡败从未浇灭洪义乾的斗志。
看着距离村庄不到500米的火山口地质公园日新月异、越办越红火,洪义乾心里既羡慕又焦虑。他总在思考:施茶村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华丽转身 石斛点石成金
改变发生在2013年。那年年底,洪义乾带领施茶村“两委”班子去海口龙华区新坡镇仁里村斌腾村民小组考察。
“斌腾村和施茶村同为羊山地貌,自然条件接近。我们看到斌腾村里坑坑洼洼的火山石块荒地和院墙上,都种着金钗石斛。”洪义乾回忆,起初只觉得绿油油的一片煞是好看。“再听说这‘仙草’能卖到一斤200多元的好价钱,大家很是惊讶。”
回到村里,“两委”班子立马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向大家介绍石斛的功效和收益。但这从没听过的新鲜事物,加之多次产业发展失败的教训,很多村民心里对种植石斛很是犹豫。
作为党支部的“主心骨”,洪义乾决定第一个“吃螃蟹”。他从家族土地入手,拉着亲戚们三亩五亩拼土地入股,整出了一块200亩的石斛种植基地,打造成石斛种植示范园。
曾在海口园林局工作过的洪尚科,查阅大量资料了解石斛的种植方法和保健功效后,也觉得这个产业有戏。随即拿出家里的5亩荒地入股,还每天与合作的海南石斛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探讨石斛种植技术。
洪尚科捡起一块火山石指着石斛根部解释道:“为让石斛根充分汲取养分,我们把牛粪烤干,附着在石斛根部,既可以提供营养,还可以成为天然黏合剂。”
因模仿纯野生种植,遵循不用激素、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剂的“四不原则”,加上火山石富含硒等微量元素,施茶村种出的石斛品质要大大优于其他地区,石斛碱含量是一般石斛的1.5倍,更能卖上好价钱。
“到2018年,施茶村的石斛产业产值已超过800万元。”洪义乾介绍,近两年,施茶人一天也不松劲,又清理了300亩荒山,全村石斛种植面积已达到500多亩。
两年间,石斛园更从过去单纯的产业园华丽转型为热门旅游景点,每年参观人数超10万人次。不仅让村里的农家乐、民宿生意火了,更为施茶村带来了人气、注入了活力。
昔日寸草不生的荒山石堆,成了让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石斛园、乡村旅游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外出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工作、创业,在家门口过上富美的生活。
一组数据是施茶人幸福生活的最好注脚: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3600元提高到2019年的2.4万元,年均增长超30%。
继续探索 引种无核茘枝
殷殷嘱托犹在耳畔,施茶人向前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除了石斛,施茶人还在不断寻找更多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
在今年的海口市两会上,作为乡村振兴样板的施茶村,如何进一步提升特色产业的品质,成为与会代表热议的话题。海口市人大代表、海南陆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洪钢炉提出,可在施茶村种植千亩无核荔枝。建议还得到了海口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以及洪义乾的认可。
“近年来,澄迈无核荔枝已成为我省农业精品化品牌输出的成功案例,不仅价格高,且供不应求,成为当地农民的摇钱树。施茶村是中国荔枝原生地之一,保留着6万亩野生荔枝母本群。将我们的荔枝种植传统和澄迈无核荔枝的技术和品牌结合,一定能把荔枝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对于荔枝产业的发展前景,洪义乾和村民们信心满满。
6月2日召开会议进行讨论,6月3日组织村民代表到陆侨花果山庄基地进行现场考察,对陆侨无核荔枝的种植技术、营销模式进行深入交流探讨,认准路子的施茶人说干就干。
“参观了荔枝林、分拣线和打包车间,采摘品尝了无核荔枝,大家一路上兴奋极了,把这么好的产业引进来,不仅荔枝销售能挣钱,还能多个乡村旅游好景点。”对于考察那天的情景,洪义乾还记忆犹新。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与以前推广石斛要一家家发动,来回讨价还价不同,大家种植荔枝的积极性特别高。“参观回来短短两周,村民们主动登记要种植无核荔枝的面积加起来就超过了3000亩。”
“经过这些年,大家对党员干部建立了信任,知道他们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村民王建平一语道出大家态度变化的原因。
听完施茶村的故事,王克感触颇深。“我们也要以施茶村为榜样,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产业为纽带,通过找准特色、科学发展,带领村民走上‘共富追梦’的道路。”
大巴启动返程。车窗里,王克思考得入神,施茶村动人的故事牵动他的思绪,发展蓝图有了轮廓,尽是共奔小康的大好图景。(记者 计思佳)
赞助商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