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植物 南方草木状》全书由“草、木、果、竹”等四个部分组成,共介绍古代岭南地区的各种植物80余种。作者通过科学考证,对这80余种植物一一用图画的方式加以呈现,使早已经湮没于历史尘埃中的远古植物,活灵活现地走进大众视野。阅读《伟大的植物 南方草木状 》,最深刻的感受是,那些生于荒野、水边的植物,在人类繁衍生存、发展进步的历程中,曾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如书中记载的“甘藷”,在《南方草木状》中就明明白白地介绍说,“旧珠崖等地,海中之人,皆不业耕稼,惟掘地种甘藷,秋熟收之,蒸晒切如米粒,仓圌贮之,以充粮糗。”同时还记载道,“寿百余岁者,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藷故尔。”对于今天叫作“红薯”或“甘薯”的记载,说明了两点:第一,岭南一些地方,甘藷是主要的食用粮食;第二,甘藷不仅可以饱腹,而且营养丰富,可以延年益寿。有的植物既可作为粮食,还有的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如“山姜花”。《南方草木状》就记载说,“根不堪食,于叶间吐花,作穗如麦粒,软红色,煎服之,治冷气甚效。”也就是说,山姜花可以治疗受寒的病症。又如“留求子”。书中记载说,“形如栀子,甘如枣,核大,治婴孺之疾”,也就是说,“留求子”可以帮助婴儿治疗虫病。此外,有的植物还可以作印染剂。如书中在记载“苏枋”这种植物时就说,“树类槐花,黑子,出九真,南人以染绛,渍以大庾之水,则色愈深。”苏枋可以作为绛红色面料的染剂;同时,如果用大庾岭地区的水漂染的话,染上的颜色会变得更深。
此外,透过《伟大的植物 南方草木状》一书,还能清晰地感受到,植物不是固定地生长于某个地区,而是不断迁徙,不断扩展地盘的。通过植物的迁徙也能认识到,人类在发展历程中,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如《南方草木状》一书对“耶悉茗”的记载是:“皆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从这个介绍中可知道,今天人们称之为“素馨花”的它,并非原产于岭南地区,而是从遥远的西部地区来到岭南的。这样的植物,在书中并非个例,还有不少。
《伟大的植物 南方草木状》一书用生动的绘画让人们认识到,一些植物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名称不断发生着变化,与今天的称谓有了不小的差异。如开篇的“甘蕉”,《南方草木状》的释义为:“甘蕉,望之如树,株大者一围余。花大如酒杯,形色如芙蓉”。而通过作者绘制的图画,人们知道,古人眼中的“甘蕉”,其实就是今天人们称呼的“芭蕉”而已!再如“人面子”,原书的记载是“人面子,树似含桃,结子如桃实,无味。其核正如人面,故以为名。”如果只读这段文字,很难看出它是今天的哪个植物。不过,通过图画,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人面子”,其实就是今天的“银莲果”!同时,《伟大的植物 南方草木状》还对《南方草木状》一书中一些指代不甚清晰的植物,进行了辨析。如《南方草木状》中记载了一种叫“千岁子”的植物。书中说,“千岁子,有藤蔓出土,子在根下,须绿色,交加如织。其子有一苞垣二百余颗,皮壳青黄色,壳中有肉如果,味亦如之。干者壳肉相离,撼之有声,似肉豆蔻。”对于这种植物,有人曾经猜测可能是“落花生”,但作者认为,落花生原产于美洲,不可能在晋代传入中国;最终,作者采纳了专家的意见,认为“千岁子”就是今天说的“叉叶苏铁”,并用图画加以呈现。
《伟大的植物 南方草木状》一书,在向人们普及植物学常识的同时,还讲述了发生在这些植物身上不少神奇的传说,从而让这本书趣味盎然,具有强烈的可读性。书中记载的“豆蔻花”条目中就说,“旧说此花食用之破气消痰,进酒增倍。太康二年,交州贡一筐,上试之有验,以赐近臣。”按书中的介绍,豆蔻花不但可以消痰化食,还有增加酒量的作用。为了证明这一点,还特意举例说明。如在介绍“菖蒲”时就说,“菖蒲:番禺东有洞,洞中生菖蒲,皆一寸九节,安期生采服仙去,但留玉舄舄。”短短的几句介绍,不仅说明了菖蒲生长的环境,还讲述了一个神话故事:一个叫安期生的人采摘菖蒲服用之后,居然升仙而去,在山洞中留下一只玉鞋子!透过书中对植物的功能、作用、传说等方方面面的记载,的确能够感受到,它们不愧为“伟大的植物”。